如果看演出能饱,这天是撑死的 - 哥本哈根爵士音乐节见闻记录 [3]


DAY 5 - 2015.7.10


这天的行程也是非常满。

上午就出发来到No.4 Tapas & Vinbar参加由Jazz Denmark秘书长Lars Winther先生主持的Speedmeeting。

与会的一组人马是来自各地的客人(包括我们),被安排在固定的桌子,而另一组是丹麦本地或来丹麦参加音乐节的乐手、经纪人、厂牌代表等等,他们则流动在各桌。每一组交谈的时限是5分钟,时间到了就要就要进行一次座位轮换。在Speedmeeting中我们碰到了各种不同的人物,“缴获”了不少CD和黑胶,我们自己带来的资料也被一扫而空。

Maria Faust

其中给我们印象较深的是音乐人Maria Faust。她是一位来自爱沙尼亚的萨克斯手和作曲家,除了自身作为乐手在Third Stream Jazz和即兴领域颇有建树,还身兼多个项目,包括给大乐队作曲,参与北欧音乐组合New Nordic Sounds等,同时也是厂牌Barefoot Records的联合创始人。在翻看我们的节目册时,她指出她曾经和丰住芳三郎(Sabu Toyozumi)合作演出。她一上来就非常直接地问我们是做什么的。当我们告诉她我们的音乐节更加倾向于当代爵士而非传统,以及我们喜欢Weird Stuff的时候,她便立刻愉快地大声回应:“That’s me!”她说这样更为直接——先弄清对方是做什么的,如果不合适就可以及早拜拜而不用浪费时间。

由于会议的设置,我们没有机会在Speedmeeting中与同属于“客人组”的与会者交流。在结束之后的休息时间里,我们抓紧机会和隔壁两桌进行了交流,收获颇丰。

来自挪威的策划人Jan Ole Otnæs,此后几天里我们常在各种演出场地碰到他~

其中一位是Jan Ole Otnæs,他是挪威莫尔德爵士音乐节的策划总监。莫尔德爵士音乐节(Molde Jazz Festival)成立于1961年,是挪威最大的爵士音乐节,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爵士音乐节之一。每年7月,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抵达莫尔德这座“爵士与玫瑰之城”聆听爵士乐。音乐节发源于Storyville爵士俱乐部。这个创办了五十几年的音乐节曾邀请:Chick Corea、Bill Laswell、the Dave Holland Quartet等等。2011年,音乐节的目标之一即是将售票数量保持在三万以下。只有这样,再加上观看免费演出的观众的数量,才能保证音乐节的质量,Jan说。

与All About Jazz记者Henning Bolte交流

另一位是来自知名爵士网站All About Jazz的荷兰记者Henning Bolte,他同时也为德国、荷兰和北美多个国家的线上杂志和电台提供内容,经常游历四方看各种各样的现场,但从未踏足过中国。除了我们自己的音乐节之外,我们还和他谈到了很多,包括中国音乐人马木尔和他的各种项目(非常遗憾我们这次没有带他的CD出国),也让他很感兴趣。他向我们推荐了几位优秀的挪威音乐人,并且愿意在其中牵线搭桥,将来也会给我们推荐更多好的音乐人。

丹麦爵士厂牌Stunt创始人Peter Littauer

Speedmeeting彻底结束后,我们马不停蹄前往另一场面会——丹麦爵士厂牌Stunt创始人Peter Littauer。在咖啡厅里Peter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厂牌和旗下的艺人,Sinne Eeg的最新二重奏专辑就在Stunt旗下发片。厂牌的根据地是Jazzcup,它是一间窄长型的小唱片店,墙壁都是从地面一直延伸到天花板的唱片架。我们来到时恰逢Bernt Rosengren “Copenhagen Quartet”正在店内演出,店内挤满了人。他们是较为传统的爵士四重奏,观众也大多数是中老年人。

在Jazzcup看花了眼,选购了一些CD后,我们来到Trinitatis Natkirke——一个教堂旁边的小巷子,露天搭建的舞台。除了有座位桌椅,这里还有贴心的“躺位”——在舞台前方放置了几个大充气垫,主要是为了照顾小朋友。在很多场不同风格的演出中我们都发现,舞台前方有专门为小朋友设置的空间,有的是泡沫拼图地垫,有的甚至还提供玩具。

演出的乐队是The Roll-Ons,键盘手就是先前Torben极力推荐的Jeppe Zeeberg,成员还有大号Kristian Tangvik和鼓手Teis Søgaard。

几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人声采样贯穿了整个演出,或者说正是这些穿插的、带有某种意味的念白开启一个个新的段落。严肃正经的人声和古灵精怪的演奏产生奇妙的反差,更添调侃意味,时而引发全场大笑,而三位乐手始终岿然自若。

Jeppe带着一个荧光绿的夸张大眼镜,站着弹键盘,旋律颇有像素游戏的怀旧跃动,而又夹带着一丝诡异,弹奏间隙还煞有介事地做着一些指挥式的手势。他们的表演充满了戏谑的味道,有时面无表情地不断重复,有时凌空跳跃疯狂即兴,看似支离破碎的片段却其实是精心设计的整体,所有的服装、表情、动作,都似乎是这场演出的一部分。

Jeppe Zeeberg

这场演出也是一场他们对观众孜孜不倦的挑衅,它总在你快要适应的时候瞬间切换到另外一个模式,完全无法预料。带着这种微妙而新鲜的不适感,观众有时候都不知道该不该鼓掌,被置于一个庄严和滑稽之间的尴尬位置。还有一段更过分——演着演着他们三个就停下音乐兀自鼓起掌来,当观众也跟着开始鼓掌时,他们又立刻演奏起来……尽管如此,观众还是非常乐在其中,在结束的时候纷纷向乐队致以热烈的掌声和口哨声。

在网上找到了这个他们在另外一个场地演奏的视频,而我们当天看到的演出比视频中的更好看,戏份更足。

看完The Roll-Ons的演出我们驱车前往Haveselskabets Have——上次路过的位于菲特烈堡的美丽大花园,今天在花园草坪上演出的是The Cabin Project,主要人物是两位女主唱兼词曲创作人Kira Skov和Marie Fisker。她们两人的声音如此和谐而仿佛合二为一,失真的吉他和即兴的萨克斯不时穿透民谣旋律的包裹,在这个阳光明媚的草坪上升起了一阵温柔的迷雾。德国版《Rolling Stone》杂志给了她们的专辑颇高的评价——“她们在加拿大的深邃树林里录制的这些音乐,呈现出一种近乎痛苦的亲密。歌曲十分安静,但潜藏着一股暗流,充满了情感的咆哮”。

经过了几天的面包、芝士、咸腊肠、汉堡的轰炸,我们的味蕾已经饱受思乡之苦,而附近的中国菜馆已全数被订满,我们便邀请Martin和Torben来到一家越南菜馆用餐,而餐前的一碗热汤已经美味得让我们几乎落泪。

KB18

晚上我们又来到了一个酷到爆炸的地方!这一带曾经是一个很大的屠宰场,现在被各色餐馆占据而聚集了不少人气。白天这里是一片祥和的美食天堂,晚上就变成了地下音乐爱好者的圣地。我们光是在这个街区就去了两个音乐场地。

比较大的是KB18,有一点像旧B10现场的感觉,约能容纳400人,墙壁的每一寸都布满了涂鸦,有专门的吸烟室,据说平时重型摇滚演出居多;另一个是5E,是一个只有两扇窗户一道推拉木门的小场地,也是丹麦前卫爵士厂牌ILK的根据地。

我们在KB18看演出是Kalaha/de Waal/Spejderrobot/Niclas Knudsen/Rumpistol。Kalaha本身就是上述这四位音乐人的组合,他们在丹麦电子音乐节STRØM的一场即兴合作之后一拍即合,作品融合了电子、Afro和爵士等。之所以将组合与各自的名字并列为题,大概是因为在组合的内容之外四人还准备了更多变化的配置。在第四届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上压轴的就是Emil de Waal + Spejderrobot,今天再次看到他们,热情的Emil还说要为我们几个特别演奏一曲。无论如何,他们这一次带给我们完全超乎意料的精彩。

强大的电子节拍绑架了浑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在电流构筑的黑洞中我们愉快地飞翔、坠落、解体。在Emil de Waal绵密的鼓点中,Spejderrobot和Rumpistol的采样、效果器和电子设备层层铺展,有几段Niclas Knudsen的吉他SOLO美不胜收,快要把人带到诗意的落日中去。四人组合明显比我们看到过的二人组合更为丰富和有层次,一场听下来,耳朵很“饱”,十分痛快。

看完K18的演出已是深夜,我们到附近的5E匆匆看了一段The Firebirds的演出,虽然入耳短暂也能听出是不俗的音乐。5E也是人满为患,以青年为主,门外竟还设置了一个取暖的大火炉。在温暖的火炉旁,一整天马不停蹄的我们被困意包围。“饱餐”了一天的美妙体验,心满意足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