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孩,永远微笑!再见,オマさん!

 

  2022 年 3 月 8 日凌晨 5 点 17 分,日本爵士低音提琴手铃木勲(Isao Suzuki)先生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在川崎市中原区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 89 岁。

  铃木勲弹奏低音提琴 68 年,被尊为“日本爵士教父(Jazz Godfather) ”,是日本爵士兴起与发展的见证人,也是无可争议的爵士乐坛传奇。

  2019 年 10 月 18 日,时年 86 岁的他首度踏入中国,参加第九届 OCT-LOFT 国际爵士音乐节,并为此特别组织了全新的 OMA SOUND,阵容包括中音萨克斯手纐缬雅代(Masayo Koketsu)、吉他手小山道之(Michiyuki Koyama)、钢琴/键盘手石田卫(Mamoru Ishida)和鼓手北井誉人(Kunito Kitai)。

  老爷子在那次中国之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动人的回忆。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要弹到生命的终点!”,从心而活,天真自然。

  把爱留在心中。

  再见啦,老男孩。再见啦,オマさん!

B10 Live, Shenzhen
2022.3.16

铃木勲 OMA SOUND - 9th OCT-LOFT Jazz Festival
影像出品 Video Production:大發錄像 DAFA

摄影师们记录的铃木勲 OMA SOUND 舞台:

这两张应该是乐迷拍的,没找到出处:

明天音乐节特别策划 · 返场七十二小时 票务信息 Tomorrow Festival Special Project · Encore 72 Hours Ticketing Information

微信主海报.png

票价

套票:¥580,另赠¥50官方周边代金券 已售罄!
日票:预售 ¥200;现场 ¥240

预售

秀动:https://www.showstart.com/event/list?type=1&tag=26996
*凭购买后获得的二维码,于演出当天至现场兑换入场凭证。

返场总二维码.png
 

现场

地点:深圳B10现场(演出场地)
*演出当天 17:00 开售(5月23日门票已售罄,当天不再出售现场票)。


FARE

All Pass: ¥580 (¥50 voucher for official merchandise included) SOLD OUT !
Day Pass: Advance ¥200;Full Price ¥240

ADVANCE

showstart: https://www.showstart.com/event/list?type=1&tag=26996

WALK-IN

Shen Zhen B10 Live
*Starts at 17:00 on the concert day.

“泡菜”摇滚传奇:Guru Guru跨越半个世纪的伟大旅程

2019TMR_gifposter.gif
0519-2 2019TMR-Guru.gif
1.jpg

5.19 / 20:20 - 21:20 
Guru Guru
德国 Germany


Mani Neumeier - 鼓 Drums / 打击乐 Percussion / Kaossilator合成器 Kaossilator / 人声 Vocals
Roland Schaeffer - 吉他 Guitar / 萨克斯管 Saxophone / 印度唢呐 Nadaswaram / 人声 Vocals
Peter Kühmstedt - 贝斯 Bass / 人声 Vocals
Jan Lindqvist - 吉他 Guitar / 钢棒吉他 Lap Steel Guitar / 人声 Vocals 

“泡菜” 摇滚传奇

Guru Guru 跨越半个世纪的伟大旅程

Guru Guru,德国Krautrock(“泡菜”摇滚)鼻祖级乐队之一。

Guru Guru 50周年 这是一张让人看了想流泪的动图 T^T

Guru Guru 50周年
这是一张让人看了想流泪的动图 T^T

在摇滚乐的历史中,很多乐队只是昙花一现,但Guru Guru既不追随主流,也不追赶潮流,而是通过将实验摇滚、前卫音乐、爵士乐和世界音乐融为一体,开拓出他们独一无二,且忠于摇滚的音乐道路。 

faUSt @ 第三届明天音乐节,2016年 摄影: ranzzi

faUSt @ 第三届明天音乐节,2016年 摄影: ranzzi

三年前,另一支Krautrock的标志性乐队faUSt曾献演于第三届明天音乐节,那场演出是他们首次来华公演,不少外地乐迷都专程赶来观看。此次,堪称Krautrock活化石的Guru Guru,也第一次来到中国,将为我们展现他们跨越半个世纪的能量!

《Rotate!》专辑封面

《Rotate!》专辑封面

成军已51年的Guru Guru,至今依旧保持着高涨的创造力——去年还发行了新专辑《Rotate!》!

•  Mani 和 Uli 的自由爵士时期

追溯至乐队成立之初,即1968年,Guru Guru最早的成员只有鼓手Mani Neumeier和贝斯手Uli Trepte二人。

在组建Guru Guru之前,Mani和Uli两人作为前卫音乐历史上不容忽视的自由爵士乐团Irène Schweizer三重奏的创始成员出版过两张唱片——《Jazz Meets India》(1967)和《Early Tapes》(1978),后者由世界闻名的德国自由爵士厂牌FMP(Free Music Production)出版。

《Jazz Meets India》上的照片,最左边为Mani Neumeier

《Jazz Meets India》上的照片,最左边为Mani Neumeier

Irène Schweizer三重奏在1964年后就广受赞誉。后来,Mani也在Peter Brötzmann三重奏和Manfred Schoof五重奏中担任过鼓手,这两个乐团在1966年的柏林爵士节中与Gunter Hampel四重奏组成伟大的自由爵士大乐团Globe Unity Orchestra, 传奇钢琴家Alexander von Schlippenbach为其核心人物。在Globe Unity Orchestra里,Mani曾和Jacky Liebezeit(后来成立Can)组成鼓二重奏。

Globe Unity Orchestra, 1966

Globe Unity Orchestra, 1966

• 与爵士的一次 “决裂 ”

偶然地,Mani和Uli这两位不安分的音乐家从电台节目里听到了Jimi Hendrix的音乐。受到启发的两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搞点新的东西。1968年,他们和一名吉他手成立了Guru Guru Groove Band(可以被看作Guru Guru的前身)。

那些熟知他们来自爵士界的人,被Guru Guru Groove Band的第一场公开演出弄得目瞠口呆!据乐队回忆,那是在1968年8月4日,德国海德堡的Holy Hill音乐节(一个纯爵士音乐节)。连主办方也万万没有想到,Guru Guru Groove Band根本没有打算演奏爵士,而是用激烈繁杂的鼓点、扭曲失真的吉他声和诡异催眠的贝斯声来轰炸现场。很多爵士听众被激怒了,有人大喊“调低麦克风的音量!Mani Neumeier疯了!”,有人惊慌离席……但最后,也有半数人留下了,他们当时或许是被这种新奇的音乐给迷住了,却并不知道自己正在见证一段传奇的诞生!

很遗憾,我们没有找到他们60年代的现场视频,也无法得知他们当时演奏了什么曲子。但或许下面这个1971年的视频,能帮助我们想象当时的情况:

• 从“臭名昭著 ”到 Krautrock传奇

此后的一段日子里,Guru Guru Groove Band堪称“臭名昭著”,但也展开了巡演。居无定所的他们就蜗居在一辆小面包车里,开着它到德国任意一个地方进行演出。1969年春天,Guru Guru Groove Band正式更名为Guru Guru。

Ax Genrich / Mani Neumeier / Uli Trepte

Ax Genrich / Mani Neumeier / Uli Trepte

70年代,Krautrock开始兴起。由于小面包车的空间实在太小——女朋友们来了都无处落脚,他们租了一间房子,将旧饭厅用作排练室。在此之前,Guru Guru的吉他手已经更换了数人,曾在另一支德国Krautrock乐队Agitation Free短暂担任过吉他手的Ax Genrich在看了Guru Guru的一场演出后,决定加入他们。而后,Guru Guru以这个固定阵容(Mani / Uli / Ax)在三年间连续出版了唱片《UFO》(1970)、《Hinten》(1971)和《Känguru》(1972)。在此期间,Mani逐渐成为乐队的灵魂人物。

Guru Guru在1971年租的房子

Guru Guru在1971年租的房子

三张专辑都受到地下乐迷的高度评价,尤其是《Känguru》,不少乐迷都认为它是史上最棒的 Krautrock 专辑之一。这张专辑由Conny Plank(Neu!、Ash Ra Tempel、Cluster等乐队的制作人)操刀、发表于电子乐和Krautrock的先锋厂牌Brain之下。大片大片万花筒一般的旋律、无边无际的即兴和吉他独奏让人晕眩,而在怪异而幽默的人声背后,还能嗅出爵士、硬摇滚和流行摇滚的味道。

下面这首《Oxymoron》即出自专辑《Känguru》:

https://y.qq.com/n/yqq/song/8166451_num.html?ADTAG=h5_playsong&no_redirect=1

事实上,当时的Guru Guru并不很愿意录制专辑,因为他们更加喜欢现场演出。Mani还曾经说过:“谁想听我们的音乐,谁就应该来我们的现场!” 有这样的魄力和能量,无怪乎他们能在舞台上屹立51年!

• 跨越半个世纪的伟大旅程

超过半世纪的旅程,Guru Guru一路走来也是充满坎坷。有一段尤为惊悚的经历被记录在他们2007年《Wiesbaden 1972》的专辑内页里:

10.jpg

……1972年春天,在巴伐利亚的代根多夫的那场演出,就并没有那么令人愉快了。

……乐手们到达了现场,却发现并没有任何演出合同,也没有任何明确的约定。而他们对这个场地的负责人拖欠艺人报酬的劣迹也早有耳闻——连Amon Düül II都吃过他们的苦头。

Guru Guru决定在演出中场休息时去找他谈判,要求他立即支付演出费。由于也不希望演出就此中断,负责人极不情愿地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他打开抽屉——里面有一把枪,放在很显眼的位置——拿出500德国马克甩到桌子上,并威胁道, ‘你们还没有离开我的地盘呢。’

接下来,Guru Guru继续演出。而就在演出的中途,一群本地流氓竟冲上舞台,开始袭击乐手!很明显,他们是受到了那个负责人的指使……吉他手Ax Genrich小指断裂,Uli被打至重伤……Uli已经倒在舞台上神志昏迷了,还在不断被拳打脚踢……同样令人震惊的是,没有任何一名观众出手援助……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结果最后只有乐器都毫发无伤——显然,那位负责人给出过指示,不想留下可追诉赔偿的证据……

可以想见,51年的风风雨雨,如果没有足够的热情和幽默感,Guru Guru是难以走到今天的。

说到Guru Guru的幽默,有一首曲子不得不提——《Der Elektrolurch》(出自1973年的专辑《Guru Guru》)。这首曲子是关于一只电子两栖生物的故事(他们在某次巡演途中臆想出来的角色)。每次演奏这首曲子,Mani总会穿上自己设计的“戏服”,戴上一个装饰有触角和小灯的夸张面具,如一个顽皮的孩童,拨弄其他乐手的乐器。他们甚至在日本制作了限量100个的手工Mani面具公仔——当然,早已售罄。

Mani和Mani面具公仔

时至今日,基本上他们的现场都会演奏这首曲子,已成为他们的标志性曲目之一。

他们曾经两次登上过德国著名音乐电视节目Rockpalast(摇滚殿堂),分别是在1976年和2004年,两次演出跨越了将近30年。这两场重要的演出被录制为DVD《Krautrock Legends Vol. 2 Live At Rockpalast 1976 + 2004》,于2013年出版。

他们也是第一支被邀请参加Rockpalast的德国乐队。无数声名显赫的乐队和音乐家登上过这个节目,包括David Bowie、George Clinton and Parliament-Funkadelic、Guns N' Roses、Patti Smith、Bob Marley & The Wailers、Red Hot Chili Peppers、Radiohead、The Police、The Who、The Grateful Dead、The Kinks、Slipknot和Sonic Youth等等。

Guru Guru @ Rockpalast 1976

Guru Guru @ Rockpalast 1976

Guru Guru @ Rockpalast 1976

Guru Guru @ Rockpalast 1976

在东京塔下,曾有一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特别,又或者说最“古怪”的蜡像馆——它的馆藏不是一般的明星政客、历史人物,而是重要的前卫摇滚和Krautrock音乐人物的蜡像。

蜡像馆的主人Gen Fujita曾在90年代联系Mani,想为他制作一尊蜡像。起初,Mani并没有很相信他的话,因为日本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过于遥远和陌生的国度。几个月后,他收到了蜡像制作的照片,这才开始当真!1996年11月,蜡像馆开幕,Gen Fujita邀请Guru Guru作开幕演出,并组织了一次日本巡演。

遗憾的是,这个蜡像馆在2013年永久关闭了。

Mani在Tokyo Tower Wax Museum的蜡像

Mani在Tokyo Tower Wax Museum的蜡像

乐队经历过重组,成员也几经更迭。但自60年代末以来,Guru Guru从未停止过演出和创作的脚步,重组后的每一张唱片都在尝试新的东西,他们变得更加让人无法预料,广泛吸收着各类音乐元素,包括世界音乐、拉丁音乐、自由爵士、电子音乐等,但始终忠于摇滚。至今,他们已出版了超过40张唱片!

Guru Guru 2010 左起:Roland、Mani、Peter、Hans

Guru Guru 2010
左起:Roland、Mani、Peter、Hans

今天的Guru Guru中,有两位伫立超过30年的成员也是在重组后才加入的,分别是吉他手/萨克斯手Roland Schaeffer和贝斯手Peter Kühmstedt。

2016年,乐队的一位重要成员——吉他手Hans Reffert离世,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但Guru Guru并没有停滞,而是选择了继续上路。从2016年起,Jan Lindqvist成为他们的新任吉他手。

吉他手Hans Reffert(中间)

吉他手Hans Reffert(中间)

2018年,Guru Guru迎来他们的50周年,并发表了新专辑《Rotate!》。谁能想到呢?跌跌撞撞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从爵士起家,经历了Krautrock的黄金时代,踏遍了世界各地,进行过无数场演出,又经历了重组和成员的多次更迭,以及重要成员的离去……Guru Guru还在创作新的作品!他们依然在舞台上乐此不疲地创新与搞怪,并用他们的幽默与能量,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听众。

Guru Guru 2018

Guru Guru 2018

下面这首《Paramashivam》即出自新专辑《Rotate!》:

https://y.qq.com/n/yqq/song/216039316_num.html?ADTAG=h5_playsong&no_redirect=1

• 灵魂人物——鼓手 Mani Neumeier

Guru Guru的组建者和灵魂人物Mani Neumeier生于1940年,今年已79岁。

Mani Neumeier

Mani Neumeier

6岁时,Mani在一场巴伐利亚传统乐队的演出中,站在鼓手的旁边看得目不转睛。

鼓手问他:“你要成为一个鼓手吗?”

“没错。” Mani果断地回答。

Mani Neumeier ( © Frank Schindelbeck )

Mani Neumeier ( © Frank Schindelbeck )

那时的Mani,大概猜不到自己将来会成为“德国最好的鼓手和打击乐手之一”(《法兰克福评论报(Frankfurter Rundschau)》,2006)吧。

青少年时期,他随父母搬到苏黎世(母亲是瑞士人)并在那里生活了20年。他的第一个鼓是一个被废弃的老旧低音鼓,他用自制鼓棒和鼓刷,每天练习数个小时。

17岁的某一天,美国爵士鼓手Max Roach在城里演出,Mani去看了。受到这场演出的鼓舞和影响,他决定要成为一名爵士鼓手。他听Art Blakey、Gene Krupa、Elvin Jones、John Coltrane、Thelonious Monk等,仔细观察不同演出里鼓手的技术,他演奏从Dixieland到Bebop各种各样的音乐风格。后来他遇到了当时已经很出名的钢琴家Irene Schweizer,与Uli和她一起组成了三重奏。起初,他们演奏像Miles Davis和John Coltrane那样的音乐;但很快,他们就转向拥有更宽广和更具无限可能性的自由爵士,并在1964年后变得非常成功;再后来的故事,上面已经讲过了。

99cb9dfc0c0f2d45538b2c10763b549c.jpg

Mani和来自faUSt、Amon Düül II、Die Krupps和Cluster的乐手组成了一个Krautrock超级乐队——Space Explosion,并于1997年出版了同名唱片;和意大利籍瑞士吉他手Luigi Archetti组成了实验/前卫摇滚二重奏Tiere Der Nacht,并出版了5张作品;和日本噪音乐队非常阶段的JoJo广重有过合作;和日本传奇鼓手吉田达也组成了鼓二重奏Manitatsu;和Cluster的Dieter Moebius经常合作,并出版过数张作品;他还是瑞士实验流行/电子乐队Unknownmix的成员之一……

JoJo广重与Mani

JoJo广重与Mani

吉田达也与Mani

吉田达也与Mani

当提到世界其他地方的年轻人也很喜欢Guru Guru时,Mani说:“当我环游世界,人们告诉我他们喜欢Guru Guru,我觉得很快乐,太美妙了!”这大概也正是Guru Guru如此活跃和长寿的秘诀——比起坚持,快乐才应该是伟大的来源。

文  /  Lowi

校对 & 编辑  /  苦瓜  思卜

2019TMR_poster_RGB.gif

第15届深圳文博会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分会场
“ 格 · 调 Un · Framed ” 系列活动

第 六 届 明 天 音 乐 节
6 T H   T O M O R R O W  F E S T I V A L
2 0 1 9 . 5 . 1 7 - 5 . 1 9

演出 CONCERT  0517 ASIQ NARGILE (GE) | BYETONE (DE) | MERZBOW (JP) | 0518GUDRUN GUT (DE) | 马木尔 MAMER (CN) | 高円寺百景 KOENJI HYAKKEI (JP) | 0519 丰江舟 FENG JIANGZHOU (CN) | GURU GURU (DE) | 明天即兴 TOMORROW IMPROVISATION UNIT 

讲座 TALK  0518 多维度的第三世界音乐版图:独立厂牌SUBLIME FREQUENCIES的历史与方法论 EXTRA-GEOGRAPHY - A HISTORY AND METHODOLOGY OF SUBLIME FREQUENCIES 讲者 SPEAKER: HISHAM MAYET  

放映 SCREENING  0518 跨撒哈拉高速公路上的音乐社群 MUSICAL BROTHERHOODS FROM THE TRANS-SAHARAN HIGHWAY 0519 ALAN LOMAX公寓里的民歌、布鲁斯与蓝草音乐 BALLADS BLUES & BLUEGRASS

场地 VENUE  B10现场 B10 LIVE  套票 ALL PASS  ¥500 另赠¥50官方周边代金券 ¥50 VOUCHER FOR OFFICIAL MERCHANDISE INCLUDED(已售罄 SOLD OUT)  日票 DAY PASS 预售 ADVANCE ¥180 现场 WALK-IN ¥230  购票渠道 BUY TICKETS  趣票网 qupiaowang.com | B10LIVE.TAOBAO.COM

2019TMR-wechat-bottom0325.gif

丰江舟:十五载电虫苏醒

2019TMR_gifposter.gif
0519-1 2019TMR-FengJ.gif
丰江舟_照片01.JPG

5.19 / 19:00 - 20:00 
丰江舟 Feng Jiangzhou
中国 China

丰江舟 Feng Jiangzhou - 电子设备 Electronics

丰江舟:十五载电虫苏醒

丰江舟,浙江舟山人。国内享有盛名的前卫艺术家,著名新媒体艺术家、多媒体剧导演、四分律北京和香港艺术总监、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特邀艺术家。

创作主要涉及音乐、影像、装置、舞台等方面;广泛与各领域艺术家合作,艺术创作领域涉及多媒体艺术、 声音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当代最前卫性的艺术范围,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最具开拓性的艺术家之一。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尤其对于年轻一代乐迷来说,“丰江舟”可能是个陌生但又似曾相识的名字。

•  从 “ 苍蝇 ” 说起

丰江舟,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除当代艺术创作外,还涉及摇滚乐、电子乐、戏剧配乐等诸多领域。他的履历中有一条至今都颇具传奇色彩——他是昔日富有开创性的摇滚乐队苍蝇的组建者及主唱

1983年,19岁的丰江舟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改革开放后,对外来文化开放包容的环境,造就了当时一代年轻人对艺术的渴求和热情,丰江舟在学校除了完成学业,也和其他同学一样热衷于学英语、看书、看电影、听音乐,并保持对前沿艺术的关注……

九十年代初,丰江舟从浙江美院毕业,在舟山文化馆做美术干事。后来在广州、上海、杭州转悠,在各宾馆办画廊。那时丰江舟就已是摇滚乐迷,绰号“摇滚教授”——关于摇滚,没有他不知道的。丰江舟收集整理了很多资料,后来被杂志邀去写乐评,正好他对朋克感兴趣,就写了不少相关的文章。

1992年,他辞职赴京,加入了北漂一族,在北京开了一家画廊。但多年以来,丰江舟一直不满足于此,他一直觉得自己的音乐才华比美术才华好,“不做音乐有点亏。”1993年,29岁的他对当时的中国摇滚并不满意,便与曾为大学同窗的宋永红、王劲松、岩磊这些当代艺术家组建了苍蝇乐队。

苍蝇阵容几经变换,上图为:关菲、高桥浩二、丰江舟、佐藤Atsushi

苍蝇阵容几经变换,上图为:关菲、高桥浩二、丰江舟、佐藤Atsushi

1994年至1995年间,苍蝇录制了三首单曲:《涅盘》、《是枪还是子弹》、《芒果树》(分别收录于《神揺第二章・・別再躱蔵》、《另类拼盘》、《摇滚北京3》等摇滚合辑中)。带着让人颇为惊悸的声音从地下喷涌而出, 英国媒体称其为“中国第一支最脏最垃圾的超级苍蝇人”。

《The Fly > 1》专辑封面 1997.06

《The Fly > 1》专辑封面 1997.06

1996年7月,乐队开始录制第一张专辑《The Fly > 1》,于1997年6月在台湾出版率先发行,并于1999年4月由摩登天空在中国大陆发行。专辑封面用的便是原苍蝇乐队成员之一,画家宋永红的画作。

《The Fly > 1》1997年被香港杂志《音乐殖民地》评选为年度十佳唱片第一名

《The Fly > 1》1997年被香港杂志《音乐殖民地》评选为年度十佳唱片第一名

《音乐殖民地双周刊》100期纪念音乐会宣传海报

《音乐殖民地双周刊》100期纪念音乐会宣传海报

1998年,苍蝇乐队在香港参加了杂志《音乐殖民地》100期纪念音乐会,同场演出的还有来自香港的Beyond,Virum,L.M.F,日本的Shonen Knife,台湾的瓢虫乐队。

05 苍蝇乐队 live.jpg

苍蝇乐队的最后一次演出是在2004年12月,此后便处于解散状态,但队友之间至今还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 

外界常说苍蝇乐队是“脏、乱、差”的代表,但丰江舟却有自己的看法:

在苍蝇乐队那个时候,我也是 ‘文盲 ’,乐理是不懂的。周围的乐队大部分没有审美概念,只是个人小情绪的抒发而已。我反感这些,我希望把世俗的他人视而不见的东西写下来记录下来。大家都觉得没有问题的时候,往往就有问题,去发现这样的东西,是我喜欢的。

我那时候在舟山文化馆做美术干事,没什么事,就住在办公室里边。单位厕所晚上锁门,得跑到旁边的公共厕所,所以就有了 ‘ 我踩着蛆脚下劈里啪啦响 ’ 那些歌,这是生活的本来景象。就把这个都当诗歌写,浅显,有意象,有场景感。所有写的这些东西,都是为了表达当下看到的 ‘美 ’,当时态度绝不是拿 ‘肮脏 ’来唬人。

看得出,丰江舟不是人们常说的玩摇滚的机会主义者。一贯有审美追求的他,把摇滚乐当诗、当画。这也预示着,丰江舟不会就此罢手。

•  化身电子 “ 苍蝇  ”

毫无疑问,苍蝇乐队是中国垃圾摇滚先锋。丰江舟作为中国摇滚乐史上最为重要的乐队苍蝇乐队主唱的身份可能被摇滚乐迷熟知,但对于他个人的创作却知之甚少。

事实上,丰江舟是中国最早从事电子音乐创作的音乐人,作为最早做纯粹电子乐的非学院派,他的个人专辑同样令人称道。截止目前,丰江舟共发表过五张个人专辑和一张现场DVD,创作数量远高于他作为主唱的苍蝇乐队。

苍蝇乐队发表首张专辑后不久,丰江舟便和台湾电子组合3rd Nova(方无行+胡必烈)于1998年合作出版了一张激进的digital hardcore(数码硬核)专辑《恋爱中的苍蝇》。丰江舟在这张专辑中包办了词曲和部分编曲,3rd Nova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电子和噪音元素,整张专辑在一种看似无序的状态中,横冲直撞。《恋爱中的苍蝇》是丰江舟从苍蝇乐队转为个人电子音乐创作的试水之作,猛烈激进的数码硬核和丰江舟标志性的人声交织混杂一起,暴风骤雨般让人猝不及防。这是一张让摇滚乐迷反胃、苍蝇乐迷皱眉、一部分人大跌眼镜的专辑,但同样,这也是一张超越了时代的作品。

“本年度最重要的华人音乐专辑。音乐未必容易消化,但当中的实验电子理念,其义无反顾之程度却对日后华裔新音乐发展必定有着重要的启蒙意义。”

——《音乐殖民地》袁智聪 1998

《恋爱中的苍蝇》专辑封面 1998.10

《恋爱中的苍蝇》专辑封面 1998.10

丰江舟的个人作品中,只有1998年发行的专辑《恋爱中的苍蝇》在大陆正式发行过磁带,其余都没有在大陆正式出版发行过。颜峻在《中国电子乐小史》一文中提到,《恋爱中的苍蝇》是中国第一张真正的电子音乐专辑。

“那时的很多东西,在我的概念中都不是音乐。音乐是什么,就是一种感觉。一旦有了规则以后,就不是创作性的东西。我自己的音乐无论电子,还是摇滚,我认为是没有风格的,如果大家觉得我有风格了,那就是有缺陷了。”偏爱电子和噪音的丰江舟曾说道:“我个人不喜欢唯美的东西,而且对丑与美有自己的判断。当然我的音乐并不缺乏旋律感,但非仅仅是旋律。”

《516份子》专辑封面 2000.10

《516份子》专辑封面 2000.10

2000年出版的《516份子》是丰江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个人作品,整张专辑继续保持着丰江舟独有的高密度、神经质的音色表达和标志性的歌词。整张听下来,张弛有度、干脆直接,更加规整和个人化,可以说是丰江舟电子音乐时期最好的作品。

《噪音有害健康》专辑封面 2006.12

《噪音有害健康》专辑封面 2006.12

2006年,丰江舟《噪音有害健康》面世,由盲聋哑俱乐部独立发行。光听名字可能会误以为又是一张噪音专辑,其实不然,这张完成于2003年的专辑是丰江舟所有作品中最为多元化的一张。

影像作品《神功戏》 拍摄:蓝妍  剪辑制作:丰江舟

专辑一共13首曲目,有为影像作品做的配乐,也有对蒙古音乐做的mix,还有简短的以采样为主的电子乐小品。这张专辑中几首单曲同时也收录在导演乌尔善和丰江舟共同策划的合辑《什么是现代?革命?样板》和《黄祸》当中。前者是一张对传统样板戏进行再次创作的电子乐合辑,后者是一张对蒙古传统音乐进行二次创作的专辑。《噪音有害健康》标志着丰江舟由单一的电子音乐创作开始转向更为多元化的艺术探索。

《四分律》专辑封面 2006.12

《四分律》专辑封面 2006.12

《四分律》是丰江舟音乐出版的收官之作,作品完成时间也最为靠后,2004年全部完成,由盲聋哑俱乐部于2006年独立发行。这时候的丰江舟已经从一个激进的数码硬核战士转变为一个活跃的新媒体艺术家、话剧配乐者和舞台剧导演。这里面一大半的作品来自丰江舟为舞台剧、影像装置和电影做的配乐。作品极其克制和冷静、简约、精致、细微。《四分律》之后,丰江舟再没有出版发行过音乐作品,全情投入到舞台戏剧和多媒体艺术领域。

影像作品《城市粒子》 拍摄 & 剪辑制作:丰江舟

• 舞台剧与多媒体艺术的幕后功臣

2001年,丰江舟开始涉足戏剧界,与香港的“进念•二十面体”合作舞台剧《烈女传》,负责音乐创作及演出,然后经胡恩威(“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的介绍,与中国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结识,从此开始了这两个名字长达十余年的合作。丰江舟为话剧《恋爱中的犀牛》(2003年)、《琥珀》(2005年)、《魔山》(2005年)、《两条狗的生活意见》(2007年)等多部作品创作了多媒体及原创音乐。

2008年后,丰江舟开始从事多媒体艺术,原创多媒体剧创作,作品《春吹风》、《浮城游生》、《假象系列》等被喻为最先锋的当代数字艺术作品。他曾受邀参加2015丹麦大都会艺术节Danish Metropolis Festival、2015乌镇戏剧节、2013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France Avignon Theater Festival等国际重要展览。他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多媒体艺术在创意和技术上的最高水准,将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性语言推展到了全新的境界。如今,他已是我国首屈一指的多媒体艺术家。

2010年创作并导演的多媒体剧《假象系列三》

回望丰江舟从摇滚、电子,到现在作为多媒体艺术家继续创作的历程,看得出他是一位一直以来都十分清醒,并坚持自身美学追求的音乐人。

丰江舟的音乐之路,始于摇滚乐但并没有局限于摇滚乐,而是拥抱了更多元的艺术形式。
无论是摇滚还是噪音电子,无论是被评为“脏、乱、差”的地下乐手还是如今有口皆碑的艺术家,其中的变与不变,丰江舟心里清楚——他仍然没有忘记心中那只艺术的“苍蝇”。

本届明天音乐节,是丰江舟阔别音乐舞台十余年后的首次演出。短短60分钟的节目,相信会是他艺术与人生的某种萃取,并让我们有机会亲身观看他近30年的音乐创作轨迹。

特别鸣谢神棍对本文提供帮助
文  /  松
校对 & 编辑  /  苦瓜 & 木殳


参考资料:
· http://cul.sohu.com/20071221/n254216516.shtml
· https://mp.weixin.qq.com/s/WuuQmadecyzQUPn9fJ_OdQ

2019TMR_poster_RGB.gif

第15届深圳文博会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分会场
“ 格 · 调 Un · Framed ” 系列活动

第 六 届 明 天 音 乐 节
6 T H   T O M O R R O W  F E S T I V A L

2 0 1 9 . 5 . 1 7 - 5 . 1 9


演出 CONCERT  0517 ASIQ NARGILE (GE) | BYETONE (DE) | MERZBOW (JP) | 0518GUDRUN GUT (DE) | 马木尔 MAMER (CN) | 高円寺百景 KOENJI HYAKKEI (JP) | 0519 丰江舟 FENG JIANGZHOU (CN) | GURU GURU (DE) | 明天即兴 TOMORROW IMPROVISATION UNIT 讲座 TALK  0518 多维度的第三世界音乐版图:独立厂牌SUBLIME FREQUENCIES的历史与方法论 EXTRA-GEOGRAPHY - A HISTORY AND METHODOLOGY OF SUBLIME FREQUENCIES 讲者 SPEAKER: HISHAM MAYET  放映 SCREENING  0518 跨撒哈拉高速公路上的音乐社群 MUSICAL BROTHERHOODS FROM THE TRANS-SAHARAN HIGHWAY 0519 ALAN LOMAX公寓里的民歌、布鲁斯与蓝草音乐 BALLADS BLUES & BLUEGRASS

场地 VENUE  B10现场 B10 LIVE  套票 ALL PASS  ¥500 另赠¥50官方周边代金券 ¥50 VOUCHER FOR OFFICIAL MERCHANDISE INCLUDED(已售罄 SOLD OUT)  日票 DAY PASS 预售 ADVANCE ¥180 现场 WALK-IN ¥230  购票渠道 BUY TICKETS  趣票网 qupiaowang.com | B10LIVE.TAOBAO.COM

2019TMR-wechat-bottom0325.gif

高円寺百景:吉田达也的另类星球

2019TMR_gifposter.gif
0518-3 2019TMR-KoenJ.gif
a1500070984_10.jpg

5.18 / 21:40 - 22:40 
高円寺百景 Koenji Hyakkei
日本 Japan

吉田达也 Tatsuya Yoshida - 鼓 Drums / 人声 Vocals
坂元健吾 Kengo Sakamoto - 贝斯 Bass / 人声 Vocals
小森庆子Keiko Komori - 高音萨克斯 Soprano Saxophone
矢吹卓 Taku Yabuki - 键盘 Keyboard
AH - 人声 Vocals
小金丸慧 Kei Koganemaru - 吉他 Guitar / 人声 Vocals

高円寺百景过往演出现场精彩剪辑    剪辑&后期:刘羊子

高円寺百景:

吉田达也的另类星球

p1.jpg

高円(yuán)寺百景 Koenji Hyakkei 是一支来自东京的前卫摇滚乐队。乐队成员之一的吉田达也,不光是享誉国际的大师级鼓手,更是中国前卫、爵士乐迷的老朋友,倍受国内乐迷尊敬与喜爱。这位戴着眼镜、留着小胡子的日本鼓手样貌斯文,在台下谦和而亲切,但在台上打鼓时则会展现出令人屏息的神技,同时又极尽幽默与搞怪之能事。

吉田达也 Tatsuya Yoshida(© Frank Schmitt)

吉田达也 Tatsuya Yoshida(© Frank Schmitt)

吉田达也自己主导的音乐计划有很多,包括曾经分别登上明天音乐节和OCT-LOFT国际爵士节的Ruins Alone与是巨人(Korekyojinn),但高円寺百景在其中称得上非常特别——这支乐队是他一贯的幽默感的延续,但也应该是吉田达也乐队中最认真、严肃的一个。从风格上而言,这是他最前卫摇滚的计划,也常常被乐评人和法国前卫摇滚乐队MAGMA,以及MAGMA创造的前卫摇滚子标签“ Zeuhl ”一同提及。

但是……为什么风格是“Zeuhl”的乐队,名字会叫“高円寺百景”?难道位于东京都杉並区的“高円寺”和 MAGMA 构想的“人类未来的最终星际殖民地”有什么关联不成?

高円寺百景 2016.1.17 @ 秋叶原 CLUB GOODMAN

•  诞生于高円寺

其实乐队名里之所以会有“高円寺”,只是因为成立之初有乐队成员住在高円寺——吉田达也的家,现在也在高円寺。吉田达也在乐队取名上也不止一次如此“随意”,他的乐队赤天(Akaten)就是他家附近一家饺子馆的名字。

高円寺街景

高円寺街景

高円寺这个地名,来源于辖区内的曹洞宗的寺庙“宿凤山高円寺”,当年德川家康在猎鹰途中曾经在此地避雨后又多次到访,于是整个村子就改名叫做了“高円寺”村,最后变成了现在的高円寺。高円寺车站北口就是著名的纯情商业街,而南口聚集了大大小小几十家个性古着店,车站周围遍布各种接地气的烤串店、拉面店。距离新宿只有两个站的高円寺,是很多学生和上班族的居住区,市井气息浓厚。

纯情商店街

纯情商店街

富士山是日本人心中的神山,江户时代画家葛饰北斋描绘富士山的作品也可以说是日本传统美术的象征之一。葛饰北斋出版有画册《富岳百景》,按照季节、时间、天气、地点的不同,呈现了富士山的别样景致。而也许在吉田达也心中,他的高円寺也不遑多让。高円寺百景的专辑封面,也都选取和吸收了日本传统绘画元素。

葛饰北斋 - 《富岳三十六景》之《凯风快晴》

葛饰北斋 - 《富岳三十六景》之《凯风快晴》

高円寺百景去年发行的专辑《Dhorimviskha》封面与内页美术图

高円寺百景去年发行的专辑《Dhorimviskha》封面与内页美术图

1991年,吉田达也和久保田安纪(Kubota Aki)创立了高円寺百景,最初成员还有和泉明夫(Akio Izumi,吉他手,前Aburadako成员)、北原千恵(Chie Kitahara,键盘,前Phaidia成员)和记本一义(Kazuyoshi Kimoto,贝斯,也是前Ruins的成员)。

在高円寺百景成团早期,他们延续了久保田安纪之前的计划Malinconia的音乐理念,并力图将久保田歌剧式的演唱和朋克融合起来。1994年,乐队发行第一张专辑《Hundred Sights Of Koenji》(专辑名即是“高円寺百景”的英文翻译)时,乐队的前卫摇滚色彩变得更强烈,具有多样的、不规律的节拍,吉田达也和久保田安纪在专辑中则用自创的语言进行合唱。

专辑中的曲目时而轻柔抒情、庄重肃穆,时而拍子和旋律又具有马戏团般的搞怪和逗趣,时而又填塞进爵士色彩的、不和谐的音符,人声不时的狂吼乱叫又带有些许硬核朋克的激情。尽管歌词含义不明——吉田达也也表示,歌词并不具有实际意义,更重要的是发音——但整张专辑精彩纷呈,令人兴意盎然。

《Hundred Sights Of Koenji》封面选用了葛饰北斋的画作《远江山中》

《Hundred Sights Of Koenji》封面

选用了葛饰北斋的画作《远江山中》

这张专辑完美融合了前卫、爵士、放克等等元素,也奠定了高円寺百景之后的风格。到2005年他们发行的专辑《Angherr Shisspa》中,乐队加入了一名高音萨克斯手。配器变化导致了音色变化,他们的音乐风格也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转向了室内摇滚(Chamber Rock)或RIO(Rock in Opposition,俗称“反摇滚”)风格。风格变化也让他们音乐的节奏和形式更加繁复,充斥着复合节奏、非对称节拍等等。而乐队使用这些富含颤音,并深受MAGMA创造的Kobaïa语、意大利语和德语等欧洲语系的影响的语言进行演唱,则让他们被打上了Zeuhl的标签。

《Angherr Shisspa》 2005

《Angherr Shisspa》 2005

其实在各类乐评和介绍中,高円寺百景总会被归为Zeuhl,甚至被认为是Magma的Zeuhl派系的重要继承人。吉田达也也会让人想起MAGMA的著名鼓手Christian Vander,他甚至经常被外界称作“日本的Christian Vander”……

那么,MAGMA和Zeuhl,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从 MAGMA到日本 Zeuhl

MAGMA是一支以Christian Vander(鼓手/作曲/人声)为灵魂人物的乐队,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描述Kobaïa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而且用的都是“Kobaïa语”—— MAGMA自己创造的语言。融合了自由爵士、古典、布鲁斯、迷幻摇滚和世界音乐,MAGMA的音乐无法被归类于任何一种前卫音乐的子分支中,因此,他们的风格被定义为“Zeuhl(在‘Kobaïa语’中为超凡绝顶之义)”。

MAGMA在第二届明天音乐节 2015 摄影:蒙润

MAGMA在第二届明天音乐节 2015 摄影:蒙润

在2015年的第二届明天音乐节上,我们也有幸见跟随MAGMA奔赴100年后的Kobaïa星球。

Christian Vander

Christian Vander

一贯对西方音乐保持密切关注的日本地下音乐圈,也广泛接纳和吸收了上世纪70、80年代一批处在黄金时期的前卫摇滚乐团的影响,MAGMA便是其中之一,并且对为数不少的日本乐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MAGMA在日本也有庞大的乐迷群体,Christian Vander在采访中提到在日本的演出时曾表示,“他们许多人都知道所有的歌词。看到他们用Kobaïa语唱我们的歌,真是让人太难忘了。”而这些受影响的日本乐队,也成为如今谈论Zeuhl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派别。

Happy Family

Happy Family

在80年代末期,还在上大学的森本贤一(Kenichi Morimoto)、牧野滋(Shigeru Makino)等乐手组成了乐队Happy Family。作为一个器乐四重奏,Happy Family受深红时期的King Crimson和MAGMA的影响,创作相对更传统前卫摇滚。乐队在1994年出版同名专辑《Happy Family》,并在1997年出版了第二张专辑《Toscco》。目前这个计划已经停滞多年,但仍然被视作日本Zeuhl派系的代表乐队之一。

Bondage Fruit

Bondage Fruit

讲到日本Zeuhl,不得不提的还有Bondage Fruit。这支乐队最初由鬼怒无月(Natsuki Kido)、胜井祐二(Yuji Katsui)和大坪宽彦(Hirohiko Otsubo)在1990年组成,后来有不少乐手参与,久保田安纪也曾加入其中。乐队保留了MAGMA的影响,但也加入了另类摇滚、RIO,甚至非洲、南美音乐的元素。其中的小提琴手胜井祐二还和吉田达也组成了双人计划大陸男対山脈女(Tairikuotoko vs. Sanmyakuonna),并在之后加入了关西著名实验摇滚团体Rovo。

Ruins Alone在第一届明天音乐节 2014 摄影:@残蓝-Rockvila

Ruins Alone在第一届明天音乐节 2014 摄影:@残蓝-Rockvila

Ruins是吉田达也于1985年成立的受硬核朋克、Zeuhl风格影响的乐队,乐队原本是有吉他手的,但是由于吉他手在第一次排练中就缺席,于是顺势改为了贝斯和鼓的双人计划,并最终变成了吉田达也一个人,名称也改成了Ruins Alone。

Ruins Alone

Ruins Alone

高円寺百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基础上诞生,并逐渐成为了乐迷眼中日本Zeuhl的代表乐团。但以高円寺百景为代表的日本Zeuhl,在学习和吸收MAGMA的风格外,还做了很多。

• 风格的传承与未来

Christian Vander曾在采访中说:“我和Ruins的鼓手吉田达也见过几次,但并没有一起演出过。我听过他们的专辑,相当出色。许多受我们影响、自称Zeuhl的乐队音乐都做得很不错,但不足的一点是他们很少探索Zeuhl的多面性……”

伟大的MAGMA启发了一代前卫摇滚乐团,而这些受到感召的音乐人,又用这些饱含灵感的火把点着了新的荒原。

高円寺百景

高円寺百景

Christian Vander所说的“探索Zeuhl的多面性”,高円寺百景也许就正在进行。高円寺百景被归为Zeuhl,但吉田达也无疑是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思路的,并让高円寺百景的作品呈现出与MAGMA大为不同的面貌。

从风格上看,MAGMA植根于爵士乐,为讲述他们创造的宏大宇宙,会使用浪漫主义末期的典型重复编排,以歌剧的效果来烘托史诗感。而高円寺百景则不然,他们的作品则大多不会在一个节拍逗留太久,并且结构相当纵向、线性。这样的结果是,聆听时仿佛无数奇景一晃而过,让人不禁反复体会,回味无穷。当然,这样的编曲这也包含了他对硬核朋克的喜爱。此外,我们还能感受到,高円寺百景的音乐其实更接近RIO阵营的乐队,幽默活泼,张力十足,富有玩乐的趣味。

高円寺百景

高円寺百景

由此,我们也可以从音乐的主题上进行一些延伸。同样归属前卫摇滚,相比于MAGMA创作的具有宏大指向的宇宙长卷,高円寺百景则通过自创的、无指向的歌词语言,与令人耳花缭乱的编曲,展现碎片化的景观。如果说MAGMA是在构建新的幻想世界,着眼于深度与哲思,高円寺百景则似乎是在解构崇高、消解深度。他们从严谨的荒谬中,为我们指向一种后现代的澎湃激情,在日趋扁平的当代生活中呼唤狂欢,以幽默的疯癫为日常琐事涂抹上丰富色彩——这大概也是“高円寺百景”的题中之义。

而且,这或许也暗示了前卫摇滚的某种传承与前进方式。

《Dhorimviskha》专辑封面与盘面

2018年,相信对于高円寺百景的成员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年份。首先,他们发行了时隔十三年的全新录音室专辑《Dhorimviskha》,也是他们的第五张全长专辑。这张专辑受到了全世界前卫摇滚乐迷的关注与赞扬,专注前卫音乐的Progarchives网站评论称:“像马戏团的驯兽师一样,他们凭借一根小鞭子和满满的自信,牢牢控制着他们创造的这只怪兽……高円寺百景正卷土重来!”

《Dhorimviskha》专辑同名曲现场 2009

而在2018年11月,乐队的第一任主唱、创始成员久保田安纪去世了。虽然久保田安纪在之前就已经退出了高円寺百景,但在吉田达也的提议下,高円寺百景在今年年初在秋叶原CLUB GOODMAN进行了“久保田安纪追悼LIVE”。

久保田安纪(左二),吉田达也(右一) 1994年

久保田安纪(左二),吉田达也(右一) 1994年

“久保田安纪追悼LIVE”结束后亲友及新旧乐队成员合影 2019年 乐队现任成员小森庆子在脸书上写道: “安纪,辛苦啦!我们一起回家了。”

“久保田安纪追悼LIVE”结束后亲友及新旧乐队成员合影 2019年
乐队现任成员小森庆子在脸书上写道:
“安纪,辛苦啦!我们一起回家了。”

高円寺百景曾被评价为吉田达也的“至高成就”(Pitchfork),且不论吉田达也自己如何评价,这确实是他领导的人数最多的乐队。这次的演出注定会是前卫摇滚乐迷的一次大餐,而我们更可以期待的,是能够借此亲身游历吉田达也的另类星球。

文  /  苦瓜
校对 & 编辑  /  思卜


参考资料:
· http://magaibutsu.com/mgb/
· https://canthisevenbecalledmusic.com/高円寺百景-koenji-hyakkei-ドリンビスカ-dhorimviskha/
· https://ipecac.com/artists/ruins
· http://www.wooozy.cn/interview/magma/
· https://bigtakeover.com/interviews/immersing-oneself-in-magma-a-christian-vander-interview
· https://music.douban.com/review/1954692/

2019TMR_poster_RGB.gif

第15届深圳文博会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分会场
“ 格 · 调 Un · Framed ” 系列活动

第 六 届 明 天 音 乐 节
6 T H   T O M O R R O W  F E S T I V A L

2 0 1 9 . 5 . 1 7 - 5 . 1 9

演出 CONCERT  0517 ASIQ NARGILE (GE) | BYETONE (DE) | MERZBOW (JP) | 0518GUDRUN GUT (DE) | 马木尔 MAMER (CN) | 高円寺百景 KOENJI HYAKKEI (JP) | 0519 丰江舟 FENG JIANGZHOU (CN) | GURU GURU (DE) | 明天即兴 TOMORROW IMPROVISATION UNIT 讲座 TALK  0518 多维度的第三世界音乐版图:独立厂牌SUBLIME FREQUENCIES的历史与方法论 EXTRA-GEOGRAPHY - A HISTORY AND METHODOLOGY OF SUBLIME FREQUENCIES 讲者 SPEAKER: HISHAM MAYET  放映 SCREENING  0518 跨撒哈拉高速公路上的音乐社群 MUSICAL BROTHERHOODS FROM THE TRANS-SAHARAN HIGHWAY 0519 ALAN LOMAX公寓里的民歌、布鲁斯与蓝草音乐 BALLADS BLUES & BLUEGRASS

场地 VENUE  B10现场 B10 LIVE  套票 ALL PASS  ¥500 另赠¥50官方周边代金券 ¥50 VOUCHER FOR OFFICIAL MERCHANDISE INCLUDED(已售罄 SOLD OUT)  日票 DAY PASS 预售 ADVANCE ¥180 现场 WALK-IN ¥230  购票渠道 BUY TICKETS  趣票网 qupiaowang.com | B10LIVE.TAOBAO.COM

2019TMR-wechat-bottom0325.gif

Gudrun Gut:我不是你想象的那种小仙女

2019TMR_gifposter.gif
0518-3 2019TMR-KoenJ.gif
WX20200604-162954@2x.png

5.18 / 19:00 - 20:00
Gudrun Gut
德国 Germany

Gudrun Gut - 电子设备 Electronics

Gudrun Gut:

我不是你想象的那种小仙女

一个 ‘Geniale Dilettante¹ ’(天赋异禀的 ‘业余 ’玩家),一个朋克、无浪潮儿,一位电子流行音乐的开荒者,一位引领了柏林新音乐场景逾 30载的女性。

—— Philip Sherburn《 The Wire》2008年

自70年代末以来,从新浪潮后朋克到科技舞曲独立电子乐,Gudrun Gut一直是柏林地下音乐场景最活跃的分子之一。她是传奇乐队Einstürzende Neubauten(倒塌的新建筑)的早期成员,并组建了Mania D.、Malaria!以及Matador。Gudrun Gut总是怀着一颗开放且好奇的心,充满着前瞻性和实验精神,不断地推动着自己走得更远。

Gudrun Gut生于1957年,自小生活在拥有美丽自然风光的吕内堡草原(Lüneburger Heide)。1975年,她搬至西柏林,1978至1984年间在柏林艺术大学学习视觉传达与艺术。当时的柏林生活成本不高,对于像Gudrun Gut这样刚步入社会需要各种尝试的年轻艺术家来说是个很好的落脚地。“柏林娱乐消费低,酒也便宜,年轻人都很喜欢去俱乐部”,Gudrun Gut曾在采访中说。

Gudrun Gut

Gudrun Gut

•  乐团阶段

Mania D. (1979 - 1981)

起初,Gudrun Gut和小伙伴Bettina Köste一起经营着一间名为Eisengrau的服装店,也是一个当地年轻人常常聚在一起聊天和交流音乐的场所。有一晚,Gudrun Gut在SO36俱乐部(柏林一个历史悠久的演出场所,媲美纽约的CBGB,是当时德国重要的新浪潮音乐发酵地)碰到了Eva Gößling和Beate Bartel,她们正在寻找队友组建Mania D.,便问Gudrun Gut是否有兴趣加入,她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同时也拉来了Bettina Köste一起玩,这便是德国第一支女子朋克乐队Mania D.的雏形

左起:Bettina Köster、Gudrun Gut、Karin Luner(1979)

左起:Bettina Köster、Gudrun Gut、Karin Luner(1979)

乐队成立之初,由Eva Gößling(主唱/中音萨克斯)、Beate Bartel(贝斯)、Karin Luner(鼓)、Gudrun Gut(合成器)和Bettina Köste(次中音萨克斯)组成。但不到一年时间,Karin Luner和 Eva Gößling因个人原因相继退出了乐队,Bettina Köste兼任主唱,最终Mania D.以三人阵容成型。

BBC电台的著名DJ约翰·皮尔(John Peel)视Gudrun Gut、Bettina Köste和Beate Bartel三人为他的“噪音女王”,后来更是把Mania D.发行的《Track 4》选为1980年的年度单曲。

Beate Bartel在柏林(1979)

Beate Bartel在柏林(1979)

80年代初,适逢德国新浪潮音乐运动兴起,Mania D.成为了其中的一分子,她们的音乐充满了自由即兴的元素。乐队经常在Blixa Bargeld位于柏林兰根沙伊德街(Langenscheidtstraße)的公寓地下室进行排练。有一天Blixa说他也想组一支乐队,问她们有没有兴趣加入,三人异口同声说“当然可以!”,这便是Einstürzende Neubauten的开始。

Bettina是第一个和Blixa一起创作的,他们于1979年录制完成一盘磁带。1980年4月1日,Einstürzende Neubauten在柏林的Moon Club首次亮相,乐队的初始阵容由Beate Bartel、Gudrun Gut、Blixa Bargeld以及N. U. Unruh(Andrew Chudy)两男两女组成。 Einstürzende Neubauten的名字灵感来源于战后的“新建筑”柏林国会大厅,该建筑物于1980年发生倒塌。两位女性成员Beate Bartel和Gudrun Gut参与了短暂的演出后选择退团。

Malaria!  (1981-1993)

1981年,Mania D.解散后,Gudrun Gut和Bettina Köster仍想继续组乐队, 于是伙同Beate Bartel(当时还有另一个EBM(电子身体舞曲)团Liaisons Dangereuses)建立了实验电子邪典女团Malaria! ,其他成员包括Manon P. Duursma(曾经是“女巫”Nina Hagen的乐手),Christine Hahn和Susanne Kuhnke(也是Die Haut的成员)。Malaria! 被认为是当时德国新浪潮与后朋克运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Malaria! 最右为Gudrun Gut

Malaria! 最右为Gudrun Gut

不同于Mania D.的“短命”,Malaria! 是Gudrun Gut组建时间最长的乐队。乐队成立没多久便开始了巡演,她们曾经在纽约与Nina Hagen以及John Cale 共演, 也曾与New Order以及The Birthday Party同台演出,更是SO36俱乐部的演出常客。Malaria! 与Die Haut共用位于SO36附近的排练室,而Die Haut与后来移居至柏林的The Birthday Party住在同一所公寓,他们这群人经常打成一片,乐手阵容经常互换。

专辑中的曲目时而轻柔抒情、庄重肃穆,时而拍子和旋律又具有马戏团般的搞怪和逗趣,时而又填塞进爵士色彩的、不和谐的音符,人声不时的狂吼乱叫又带有些许硬核朋克的激情。尽管歌词含义不明——吉田达也也表示,歌词并不具有实际意义,更重要的是发音——但整张专辑精彩纷呈,令人兴意盎然。

MV:Malaria! - 《Your Turn to Run》

尽管Malaria!是 Gudrun Gut乐队时期最成功的乐队,但当时她们仍然听到一些糟糕的评论:“为什么你们只会在舞台上互相乱舞,你们演的不是音乐。”显然作为一支全女子乐队,当时的她们并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 

“在Malaria!里,我们总是穿着笨重的靴子。我们不是娇弱的小仙女,而是独立自主的女性,这一点我们想特别强调。”这是来自Malaria!的宣言。

EP《New York Passage》(1982)

EP《New York Passage》(1982)

1982年Malaria! 发行了一张12寸EP《New York Passage》,在美国和欧洲的独立音乐排行榜上均排名前十,成为其最受欢迎的唱片。

谈及自己早年玩乐队的经历,Gudrun Gut直言当时是出于无聊,想干点事情。但对她来说,那也是生命中非常宝贵的经历,是她的青春,以及她和音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  经营独立厂牌

“音乐人”的身份,似乎远远不足以概括她的才华。为了把自己的独立精神贯彻到底,她先后创办了独立音乐厂牌Moabit Music和Monika Enterprise。

80年代的德国,大部分音乐人都是从业余环境开始,不像美国和英国已拥有成熟的音乐产业。The Birthday Party曾邀请Malaria!一起到伦敦演出,当时The Birthday Party和Einstürzende Neubauten都已经有了厂牌经纪公司。然而Malaria!并没有签下任何的代理公司,这促使Gudrun Gut萌生了成立厂牌的想法,于是便有了Moabit Music,主要为Malaria!和Matador这两个乐队服务。

WX20200604-165529@2x.png

1997年,Gudrun Gut创办了厂牌Monika Enterprise,专注于推广德国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独立音乐人。厂牌风格涵盖了古怪的流行电子,独立电子乐,智能舞曲和极简科技舞曲。当你知道Monika的名字实际上是取自Gudrun Gut养的一条自杀死掉的金鱼时,你会感受到厂牌背后的一丝幽默。

被问到为何自己运营的两个厂牌都以女性音乐人为主时,Gudrun Gut如此回答:

在我组建第一支乐队的时候,我认为世上一切是平等的,男孩,女孩,都一样。但比如说,如果一个厂牌旗下都是男性音乐人,也不会有人感到奇怪。你也几乎很少会看到一个厂牌它会把自己标为男性厂牌,标榜创作男性音乐。

Gudrun Gut

Gudrun Gut

与她合作过的艺人不计其数,比如Hans-Joachim Irmler(faUSt)、Antye Greie (即AGF)、Blixa Bargeld(Einstürzende Neubauten)、Anita Lane(Nick Cave and the Bad Seeds / The Birthday Party)、Myra Davies(著名诗人)和Thomas Fehlmann(柏林著名DJ)等,但Gudrun Gut并不满足于只当个音乐人或者艺术家,她将很大一部分的心力投注在厂牌经营上,为的就是把那些才华洋溢却未受重视的女性音乐人推上舞台。她眼光独到、自成一格,有一套自己的小众美学,俨然要把Monika Enterprise打造成自己的“峨眉派”,把风格相近、气味相投的音乐人凝聚起来。

“人们常说音乐行业是男孩的玩意,我不同意这一点。我认为流行音乐文化是属于男孩女孩共有的,大家都应该是平等的”, Gudrun Gut说。

Monika Enterprise官网上的女性音乐人名录

Monika Enterprise官网上的女性音乐人名录

Monika Enterprise创办伊始,便一直在发行一些令人惊叹的音乐。旗下艺人除了她本人,还有Barbara Morgenstern、Cobra Killer、Chica & The Folder 和 Masha Qrella,以及Burka Band等。

• 回归个人创作

一个“介于流行电子、轻音乐和焦虑卧室乐(bedsit angst)之间,引领新一代女性内省的电子乐”厂牌。 

—— Wallpaper杂志( 2001年)

 

作为厂牌负责人,和一位在俱乐部和音乐节上频频亮相的百变DJ,Gudrun Gut已经在德国地下音乐场景中乐此不疲地忙碌了逾三分之一个世纪。但她直到2007年才正式出版了个人首张专辑,专辑名恰如其分地叫作《I Put A Record On》,把实验探索的精神延续到个人创作中。

专辑《I Put A Record On》(2007)

专辑《I Put A Record On》(2007)

在这首张专辑中,Gudrun Gut把她钟情的温暖声响和暗黑音色的极简科技舞曲表露无遗。音乐散发着美丽的忧郁气息,有如强烈的香水,邀人体味她温热的脉搏。

MV《Garten》
“Garten”是德语的“Garden”,MV拍摄于Gudrun Gut自家的花园。

专辑《Moment》(2018)

专辑《Moment》(2018)

去年,Gudrun Gut发布了最新的个人精选集《Moment》,里面收录了14首佳作,关于对存在主义的恐惧,关于有音乐相伴的夜晚,关于恋人的美好,关于饥饿,关于独自在床上的孤独感。整张专辑风格由极简科技舞曲、合成器流行、念白(Spoken Words)、赞美诗和电子民谣构成。可以说,这是由她一生的信念和痴迷凝练而成的专辑。

Gudrun Gut延续DIY的精神,自制了低成本的MV。在歌曲《Baby I Can Drive My Car》里她唱道: “Baby I can drive my car, in Saudi Arabia”。去年夏天,沙特阿拉伯首次宣布取消女性驾驶禁令。

MV《Baby I Can Drive My Car》

谈及个人创作,Gudrun Gut认为音乐是自由的,她享受乐队之间的协作,也喜欢和不同的音乐人艺术家跨界合作,这都会碰撞出火花。但同时她也钟情于以个人意志去独立创作,出版个人专辑,那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独自工作让人流连忘返。与人合作时,你们互相推动,一边表达,一边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切磋机会”,Gudrun Gut这样说道。

从1979年正式组建第一支乐队Mania D.算起,今年是Gudrun Gut玩音乐的第四十年

从最初地下乐队的组建者,再到提携女性音乐人的厂牌负责人,期间还伴随着不懈创作——也许正像《Baby I Can Drive My Car》的自制MV中一样,如今的Gudrun Gut依旧掌握着自己的方向盘,驶向更远的地方。

文  /  松
校对 & 编辑  /  苦瓜  & 木殳


*注释:

[1] “Geniale Dilettanten”一词(意为“天赋异禀的业余玩家”)源自于1981年在柏林举行的一场名为“Die große Untergangsshow (伟大的垮台秀) – Festival Genialer Dilletanten”的音乐节,参与者包括Einstürzende Neubauten、Die Tödliche Doris和Malaria!等许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乐队。表演者风格各异,但将他们联合在一起的是他们对声音和表现形式的广泛实验与激进态度,以及他们对日益侵蚀流行音乐产业活力的所谓“专业主义”的蔑视和对抗。“Geniale Dilettanten”后来常被用于指代与该音乐节相关的音乐家和乐队。该音乐节中的“Dilletanten”是“Dilettanten”一词的有意误拼,亦反映了他们“把错误的演奏、错误的书写视为一种积极的价值,以探求全新的、未知的表达方式”的理念。

参考资料:

· https://metalmagazine.eu/en/post/interview/gudrun-gut-portrait-of-an-underground-hero
· https://www.electronicbeats.net/gudrun-gut-beate-bartel-on-mania-d-berlin-experiment-vol-5/

2019TMR_poster_RGB.gif

第15届深圳文博会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分会场
“ 格 · 调 Un · Framed ” 系列活动

第 六 届 明 天 音 乐 节
6 T H   T O M O R R O W  F E S T I V A L

2 0 1 9 . 5 . 1 7 - 5 . 1 9

演出 CONCERT  0517 ASIQ NARGILE (GE) | BYETONE (DE) | MERZBOW (JP) | 0518GUDRUN GUT (DE) | 马木尔 MAMER (CN) | 高円寺百景 KOENJI HYAKKEI (JP) | 0519 丰江舟 FENG JIANGZHOU (CN) | GURU GURU (DE) | 明天即兴 TOMORROW IMPROVISATION UNIT 讲座 TALK  0518 多维度的第三世界音乐版图:独立厂牌SUBLIME FREQUENCIES的历史与方法论 EXTRA-GEOGRAPHY - A HISTORY AND METHODOLOGY OF SUBLIME FREQUENCIES 讲者 SPEAKER: HISHAM MAYET  放映 SCREENING  0518 跨撒哈拉高速公路上的音乐社群 MUSICAL BROTHERHOODS FROM THE TRANS-SAHARAN HIGHWAY 0519 ALAN LOMAX公寓里的民歌、布鲁斯与蓝草音乐 BALLADS BLUES & BLUEGRASS

场地 VENUE  B10现场 B10 LIVE  套票 ALL PASS  ¥500 另赠¥50官方周边代金券 ¥50 VOUCHER FOR OFFICIAL MERCHANDISE INCLUDED(已售罄 SOLD OUT)  日票 DAY PASS 预售 ADVANCE ¥180 现场 WALK-IN ¥230  购票渠道 BUY TICKETS  趣票网 qupiaowang.com | B10LIVE.TAOBAO.COM

2019TMR-wechat-bottom0325.gif

Merzbow:我想用我的噪音制造宁静

2019TMR_gifposter.gif
0517-3 2019TMR-Merzbow.gif
MERZBOW_01.JPG

5.17 / 21:40 - 22:40
Merzbow
日本 Japan


秋田昌美 Masami Akita - 电子设备 Electronics



“日本文化带来了无处不在的噪音。

我想用我的噪音制造宁静。”

秋田昌美

在日本思想家、文明史学家加藤周一笔下,日本人同其他民族比较起来时,特征可以被概括为两点:常寄情于风花雪月,感受敏锐而洗练;充分具有包容和吸收外来文化,并转化为自身文化的能力,这一点也被加藤周一总结为“杂种文化论”(“杂种”仅代表混合之意)。

而提到诞生于上世纪的日本噪音场景,乃至于被西方乐评人惯用的词语“日本噪音(Japanoise)”时,我们已经不太能感受到传统日本艺术所谓的风雅和洗练——不如说恰恰成为了日式审美的反面——更多的是惊叹于这些日本音乐人将源于西方的艺术,打磨锻造成了日本独有的形态。

秋田昌美

秋田昌美

Merzbow,作为秋田昌美(Masami Akita)自身创作的代号,是如今已十分广袤的日本噪音场景中绝对的领导者之一,甚至有“日本噪音教父”的称号。

但他所创作的处在音乐边缘、甚至边缘之外的“纯粹的噪音”,也始终摇摆在普通乐迷“猎奇”与“敬而远之”的态度间——你无法忽视他同Sunn O)))、Boris、Full of Hell和xiuxiu这样炙手可热团体的合作,但他的专辑又实在太难懂……以Merzbow为代表的日本噪音,对大多数人而言,就像一块煮不透嚼不烂,又让人时不时想要啃两口的硬骨头。

Merzbow - LIVE @ FREEDOMMUNE 0<ZERO> 2012

•  噪音诞生

1978年,Sex Pistols解散。也是在这一年,日本朋克运动兴起,其中就包括关西地区的无浪潮(No Wave)运动。

那个时期,在京都的JOJO広重(JOJO广重/Jojo Hiroshige)已经通过他的乐队Ultra Bide发展出了一种自由式的朋克。有一天,他和他的螺旋阶段*乐队成员头士奈生树(Naoki Zushi),以及头士奈生树的朋友高山谦一(Ken-Ichi Takayama,也被叫做“白痴(Idiot)”)一起在排练室里即兴。结束之后,鼓手“白痴”说道:“这不是螺旋阶段,这是非常阶段*。”

*螺旋阶段:Rasenkaidan,意为“螺旋楼梯”。
*非常阶段:Hijokaidan,意为“紧急楼梯/防火楼梯”。

JOJO広重

JOJO広重

这是非常阶段诞生的故事,也是日本噪音的萌芽。为乐队命名的“白痴”离开了非常阶段,非常阶段便成为JOJO広重和头士奈生树的双人双吉他计划。非常阶段的演出具有同以往硬摇滚和朋克不同的凶猛,亦具有和自由爵士所不同的混乱——完全没有旋律、和声和节奏,只是纯粹的吉他噪音。这也让头士奈生树在几场非常阶段的演出后离开了乐队。

JOJO広重也曾抛弃非常阶段,并在1980年组建了乐队腐食のマリィ(腐蚀玛丽,FUSHOKU NO MARI)。在1980年6月的一次演出中,他们在一次演出中被误当作非常阶段,JOJO则选择了接受重新启用“非常阶段”这个名字。在当年和后来的一年间,非常阶段的争议性到达了顶点:让人难以忍受的噪音、演出场地的灯被砸烂、灭火器被喷光、场内四处洒满垃圾和生鱼……成员在台上的癫狂行为,让非常阶段一时恶名远扬,却也成为日后不少乐迷口中的传奇。

非常階段 @ 新宿ロフト 1981

非常階段 @ 新宿ロフト 1981

非常阶段在演出之外也发表唱片。1980年,非常阶段的作品被收录进合集《終末処理場》。日本专注欧美前卫、摇滚乐杂志《FOOL'S MATE》上刊登了一篇关于该专辑的评论,作者正是秋田昌美。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秋田昌美回忆道:“在那个时候,我想为杂志写一些关于工业音乐的东西……我觉得非常阶段是关西地区最令人发指的乐队。”

Asiq Nargile 在Tusk Festival 2014上的一段萨兹琴独奏

他们演唱被称为“达斯坦”的英雄史诗和浪漫叙事诗,具有一种散文诗的结构,其中诗歌部分由萨兹琴伴奏进行演唱。许多有趣的“达斯坦”故事在历史长河里蓬勃发展,有些得以流传至今。这些故事的主题大多为世俗爱情和战争,或者两者兼具。

比如一个以Asiq Qarib为主人公的“达斯坦”故事,最早可能在16到17世纪所创作并流传于外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其原始的鞑靼语版本由俄国著名诗人莱蒙托夫在1837年所记载。根据这个版本,Asiq Qarib是一位贫穷而善良的游吟诗人,他爱上了当地一位富人的女儿。但这位父亲看不起他,想着把女儿嫁给一个非常粗鲁但更有钱的人。于是,Asiq Qarib与她的父亲达成协议:他将在世界各地旅行七年并获得足够的财富,以配成为他女儿的丈夫。如果他没有回来,或者他没有带回足够的财富,他的心上人将嫁给那位粗鲁但更有钱的人。

非常階段 × ゆるめるモ!

非常階段 × ゆるめるモ!

如今的非常阶段则似乎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他们经常以“XX阶段”为名同各类音乐人合作,而到了2000年后,他们更是联合一众少女偶像——包括日本另类偶像组合BiS、虚拟偶像初音未来、あの(ano)及其所在的偶像組合ゆるめるモ!等在内,诞生了诸如“BiS阶段”、“初音阶段”和“非常阶段 × ゆるめるモ!”这样令人大跌眼镜的组合,甚至还同户川纯组成了“户川阶段”。

戸川階段

戸川階段

•  另一版本

比起非常阶段的张扬,秋田昌美和他的Merzbow则代表了日本噪音的另一个版本。

秋田昌美,1956年出生于东京,他年轻时接触的都是前卫摇滚和自由爵士,并在高中时作为鼓手加入了不少乐队,但之后都退出了。那时他就和同学水谷聖一起演奏——用秋田昌美自己的话来说是——“沿着Ash Ra Tempel或者Can的乐句进行的长时间的即兴,但没有任何迷幻的意味”。

早年的秋田昌美

早年的秋田昌美

后来,秋田昌美进入玉川大学,主修绘画和艺术理论。在那里,他开始对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产生兴趣,还学习了舞踏(日本后现代舞的一种形式,由日本舞蹈家土方翼和大野一雄于日本战后创建)。

德国达达主义艺术家Kurt Schwitters也正是他在这个时期接触到的艺术家。Schwitters的“Merz”理念——“建立联系,最好是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之间建立联系(to create connections, preferably between everything in this world)”,和对垃圾在艺术创作中的使用,以及它所衍生出的“垃圾美学”,都对秋田昌美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Kurt Schwitters’ Merzbau, 1932 Photo (repro): Kurt Schwitters Archive, Sprengel Museum Hanover

Kurt Schwitters’ Merzbau, 1932
Photo (repro): Kurt Schwitters Archive, Sprengel Museum Hanover

秋田昌美从Kurt Schwitters的系列作品《Merzbau》中获得灵感并命名了自己的计划。《Merzbau》是用木材、石膏与碎石构成的空间,位于德国汉诺威,它耗费了Kurt Schwitters十余年的时间。1943年,《Merzbau》在战争中被摧毁。40多年后,这个名字被秋田昌美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

从1979年起,秋田昌美以Merzbow为名开始噪音创作。这个计划最早是他和水谷聖的双人计划,但水谷后来离队了。秋田昌美在提及自己创作噪音的缘由时,曾如此说道:

我受Jimi Hendrix、Lou Reed和Robert Fripp等前卫布鲁斯摇滚,以及Soft Machine的Mike Ratledge那种毛绒绒的失真的影响;噪音结构方面的影响则必定来自Albert Ayler、Cecil Taylor和Frank Wright等自由爵士音乐家。1973年,我看了Cecil Taylor Unit的演出,这对我影响很大。70年代后期,我是自由风格的摇滚乐队的鼓手,我对自由爵士中鼓的律动很感兴趣,感觉那比摇滚中的鼓更激进。我也开始对电子感兴趣,比如Pierre Henry、Stockhausen、Fancois Bayle、Gordon Mumma和Xenakis等。

然后我把这些影响融合成纯电子噪音,我试图制作一种极致的自由的音乐。我把我过去的音乐生涯都扔进垃圾桶了,不再需要‘专业’和‘技能’等概念。我停止演奏音乐,而去寻找另一种选择。

Merzbow at Issue Room Project 2010   © Seth Tisue

Merzbow at Issue Room Project 2010   © Seth Tisue

放弃乐器让原本身为乐手的秋田昌美很兴奋。先锋、自由音乐人的作品,以及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的理论,都引导他走向了一条用非乐器创作噪音的道路。

他最初使用磁带、击打金属创作,到80年代末,他被邀请到欧洲巡演,只能携带简单和便携的电子产品,由此发展成了纯电子噪音创作。到1999年,他开始用笔记本电脑、合成器和吉他踏板进行创作,并由于关注动物权利、成为严格的素食主义者而加入了动物声音采样。再到近10年,他又重新拿起了垃圾场捡来的废料拼凑成的乐器(他著名的自制垃圾吉他),配合效果器踏板进行演奏。

秋田昌美与他的自制垃圾吉他(Junk Guitar)

秋田昌美与他的自制垃圾吉他(Junk Guitar)

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秋田昌美曾说,“当一些声音不经意组合成意想不到的美时”,会使他的意识像受到电击般产生快感。各种声音在他的演奏中自由碰撞,而这些看似杂乱的碰撞,实则都包含着秋田昌美的艺术沉思。

长话短说,秋田昌美是无比高产的艺术家,至今以Merzbow为名已发行了超过400张唱片,并与数不清的乐手合作,影响力也无需赘言。

•  噪音回授

“电子器材的回授效果(feedback)是Merzbow的基本材料”,秋田昌美曾说。回授带来的关于电器元件的美学遐想是神秘而迷人的,就像Merzbow的作品一样。但这里要说的,还有另一种意义上的“回授”。我们可以套用一些接受美学的概念,而Merzbow和它代表的难以捉摸的噪音,也显然非常考验艺术作品另一头的、作为听众的我们。

秋田昌美与他贴了标语的笔记本电脑

秋田昌美与他贴了标语的笔记本电脑

可以这么说,非常阶段和Merzbow这两个计划,共同构成了第一代日本噪音,并一同启发了之后整个日本噪音场景。而Merzbow又是非常不同于非常阶段的。观看这两个计划的历史,我们能看出非常阶段的混乱与冒进(当然,这也成就了他们的伟大),而Merzbow背后的秋田昌美则在观察与沉思,创作中有着理念先行的特点,并始终有着自身哲学、美学的支撑。

WechatIMG106.jpeg

但Merzbow在大多数乐迷眼中是什么?

其实单从作品本身而言,除了现场的超大音量,他似乎并没有带来什么负面的暗示。美国学者David Novak,也是《日本噪音:在传播边缘的音乐(Japanoise: Music at the Edge of Circulation)》的作者,曾在采访中提到Merzbow时这样说:“……有时,他们(美国乐迷)只知道噪音是疯狂的日本玩意……这加强了许多刻板印象,比如‘日本人就是疯子’!”

WX20200529-151804@2x.png

我相信,不光对于David Novak口中的美国乐迷,对中国乐迷也是如此。对噪音知之甚少的乐迷会把秋田昌美看作疯子,以Merzbow为代表的噪音也一再被神秘化、被误读。甚至连秋田昌美那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如果说噪音意味着另人难以忍受的声音,那么流行音乐对我而言就是噪音(If noise means uncomfortable sound, then pop music is noise to me)。” 都在无形中加深了普通乐迷与他的对立,将Merzbow妖魔化,为乐迷理解他创作理念和深度的道路上增添了障碍。

WX20200604-155021@2x.png
波兰什切青市街头某处的涂鸦

波兰什切青市街头某处的涂鸦

人们会想:“噪音是极端的音乐。”这在一方面满足和迎合了听众的猎奇心理,而另一方面,人们又依然对噪音所知甚少。David Novak曾在那本《日本噪音》中有过精彩论述:

在噪音表演中产生的声响感受同时压倒观众与表演者。尽管他们一起遭遇这这摧枯拉朽的噪音,但他们各自情感反应之间的差别降低了这空间内听众发生体验共鸣的程度。取而代之的,是个体的全神贯注,和噪音声响的内省对抗。……噪音在你的身体中‘在那儿’并‘在这儿’充满刺激地发生。观众并不仅仅听到空间内的声音,而且在他们的感知空间内对其进行回应。噪音之‘生’是一种纯粹内部并拒绝任何外部空间的能量的回路循环;在其中,与其说它是对音乐的聆听,不如说是对一阵电流的感受。

Merzbow Boiler Room Tokyo Live Set

在这段论述中,噪音的魅力被很好地阐述,且其中提到了一个关键,即噪音表演中听众存在的价值。相信,每个人在噪音现场能感受到的都大概会是不一样的东西。虽然可以在一些评论中看到,Merzbow的噪音现场最终会带给人一种宁静与冥想的感觉,但我们在这里不可能把这也鼓吹成一个卖点——每个人都有自己欣赏与接受的边界,量力而行是非常有必要的。

WechatIMG108.jpeg

说到宁静,又该提到文章开头秋田昌美在采访中说过的那句话:“日本文化带来了无处不在的噪音。我想用我的噪音制造宁静。”这大概是秋田昌美创造Merzbow的一部分原因,也是他对现代性的反击手段之一。(对鸡的高科技大规模屠宰可以说是现代性的绝佳体现,而秋田昌美实名抵制以肯德基为代表的炸鸡产业。)

秋田昌美举着抵制肯德基的宣传板(左) 秋田昌美与自己饲养的鸡(右)

秋田昌美举着抵制肯德基的宣传板(左)
秋田昌美与自己饲养的鸡(右)

我们能看到,自19世纪初以来,很多艺术家以消极甚至避世的姿态来抒发对当代社会的失望和不满,而Merzbow的声音却没有因失望而沉默,而是用一种非常积极、甚至压倒性的姿态来应对当今的变化和挑战,在看似光鲜进步的社会中,用垃圾的噪音捍卫自己的一方空间。

WX20200604-155724@2x.png

秋田昌美和他的Merzbow,往往被人们称作日本噪音的神。但同时我们不应该忽略,他也是一个在21世纪用自己的方式追求朴素与宁静的普通人。

文  /  苦瓜
校对 & 编辑  /  思卜

参考资料:

· http://subjam.org/blog/72
· http://daily.redbullmusicacademy.com/2014/10/birth-of-noise-in-japan-feature
· http://www.esoterra.org/merzbow.htm
· https://mp.weixin.qq.com/s/kNT-C5mD7ZJm65ObZTJSFw
· https://www.douban.com/note/444264440/
· http://daily.redbullmusicacademy.com/2014/10/interview-david-novak-on-noise-fukushima-and-more

2019TMR_poster_RGB.gif

第15届深圳文博会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分会场
“ 格 · 调 Un · Framed ” 系列活动

第 六 届 明 天 音 乐 节
6 T H   T O M O R R O W  F E S T I V A L

2 0 1 9 . 5 . 1 7 - 5 . 1 9

2019TMR-wechat-bottom0325.gif

Byetone的极简世界:从东德地下摇滚到柏林电子矩阵

2019TMR_gifposter.gif
0517-1 2019TMR-Asiq.gif
asiq 下午9.00.26.jpg

5.17 / 20:20 - 21:20
Byetone
德国 Germany

Olaf Bender - 电子设备 Electronics




Byetone的极简世界:

从东德地下摇滚到柏林电子矩阵


Byetone @ Gamma Festival. Delta Stage. Saint-Petersburg (21.07.2018)

在实验电子音乐的世界里,Raster-Noton是最受尊崇和最具影响力的厂牌之一,其名字已代表了一种风格——从音乐本身到设计与包装,都散发出强烈的简化主义气息,让人一眼认出,“噢!这一定又是Raster-Noton出的专辑!”音乐是Raster-Noton的核心,但它以极其刁钻的极简审美观,不断向艺术、科学和流行文化伸展,项目已涉及装置艺术、声音设计和图书出版等等。可以说,Raster-Noton不仅仅是一个厂牌,它代表了艺术家可以分享想法与创造作品的一个自由发展空间。Olaf Bender(即Byetone)作为Raster-Noton背后的三位创始人之一,将第一次来到深圳,为我们带来他极具冲击力的极简视听美学。我们将在这里聊聊关于他的过往音乐经历、他的厂牌,以及他的个人创作。

WX20200603-163552@2x.png

Olaf Bender

Olaf出生于1968年,在东德工业城市卡尔玛克斯(Karl-Marx-Stadt,现Chemnitz)长大。他除了管理Raster-Noton,也在其中负责严谨的视觉与平面设计,同时更是一位出色的实验电子音乐家。2017年,Raster-Noton重组为Raster-Media和Noton,前者即由Olaf管理。

Chemnitz 1967

Chemnitz 1967

他的音乐极简、抽象、冷酷,带着理性却也充满攻击性,以非常重的低音来探索音乐的形态。他喜欢对称、精准和组合式结构,因而他的每一首曲子都像一个由他创造的像素世界,这些像素世界有秩序地不断组合,成为一个庞大的电子音乐与视觉交叉的宇宙。

高度精密的视觉如影相伴着他的现场演出。他力求像制作灯光效果一样,让视觉与音乐自然融合,像我们的左右手般,相互配合,难以分割。

Olaf Bender

Olaf Bender

•  音乐开端:东德地下乐队 AG Geige

Olaf的创作,始于他在学生时代对于16毫米胶片放映设备的偶然发现。自那时起,他就开始了以胶片为材料、以影像为介质的实验。

技术上的限制,让Olaf不得不选择了特殊的创作方式:他通过直接在胶片底片上刮擦来创造出几何图案,从而生成了十分复古的动态影像。通过这些影像实验,他接触到了东德重要的地下实验乐队AG Geige,也成为他踏入音乐领域的一个契机。

AG Geige

AG Geige

AG Geige成立于1986年,他们深受The Residents乐队、EBM和新浪潮音乐的影响,尝试创作电子音乐。跟乐队接触越来越频繁后,Olaf在1988年成为了其固定成员。

AG Geige乐队的吉他手兼键盘手Frank Bretschneider便是Raster-Noton的未来创始人之一。在那个特殊年代,学校里的课后活动都被称为“AG”,意思为“项目小组”,比如AG Cooking,Baking and Serving (烹饪、烘培和服务小组)、AG Young Photographer(年轻摄影师小组),而他们把自己称为AG Geige(小提琴小组),以讽刺当时社会要求的文化艺术集体活动。

AG Geige

AG Geige

AG Geige在“多媒体”这个术语出现之前,就已经在进行着多媒体创作和表演——他们用合成器、采样器、磁带机、吉他和人声来制作音乐,后来也用上了计算机;他们唱着达达主义的歌词,穿上奇异的、怪兽般的戏服;他们使用绘画作品、超8毫米胶片或16毫米胶片来给现场演出添加独特的视觉效果,让音乐和视觉效果连连相扣,紧密配合。

AG Geige - Elektrische Banane(Olaf在其中演奏电子设备)

这个怪诞又前卫的乐队在东德压抑的社会风气和缺乏有趣舞台表演的背景之下,受到了大量观众的欢迎,他们还在当时的一些电台里表演,成为东德最后岁月里最具影响力的乐队之一而Olaf在乐队里进行的音乐与视觉上的实践,为其以后的个人创作和现场演出打下基础。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下,世界似乎在一瞬间被打开了。被一面高墙强迫分离了近30年的德国人,终于得以重聚,得以自由生活。这也意味着无数艺术家包括AG Geige在内,可以开始自由地创作,并且更加容易前往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

p9.jpg
柏林墙倒下前后

柏林墙倒下前后

随后,AG Geige受邀去到德国西部、瑞士和法国演出。当时Olaf除了继续在这个乐队里担任乐手,也从事音乐分销。这个工作激发了他出版自己作品的想法——一向拥有独特音乐品味的他,思索着属于自己的音乐道路。

1993年,AG Geige解散。Frank开了一家广告公司,Olaf则继续从事音乐分销。同一时期,Techno在底特律兴起,柏林紧紧跟随其后,地下俱乐部整天开着,人们无日无夜地听音乐和跳舞,以庆祝自由与团聚。据Olaf回忆,那时的柏林在一两周内,就出现了三个新的Techno俱乐部。

德国传奇Techno俱乐部Berghain

德国传奇Techno俱乐部Berghain

在这些俱乐部里,Techno DJ的身份被模糊化了,你看不到舞台和设备,更看不到谁在演出,仅仅是音乐笼罩着你,还有跳舞的人偶尔跟你擦肩而过。等过了2、3个小时,你才发现DJ的名字,而且每一次都不一样。与80年代末的明星宣传完全不一样,这些DJ没有名字,没有专辑,没有登上过杂志封面,更没有照片!没人在意你是否有名,你只需要做自己想做的曲子。于是人们会想:“我也可以做这样的音乐!”

•  Rastermusic + Noton = Raster-Noton

正是在这样自由的氛围里,许许多多小厂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Olaf与Frank也一同在1996年建立了自己的厂牌Rastermusic,Olaf利用以往在音乐分销公司积累的人脉与资源,开始出版自己的作品并把它们发往世界各地,同时发掘、联系相似的出色音乐人,把他们纳入到自己的出版目录之下。

Rastermusic中的“Raster”是“栅格”的意思,它是屏幕的一块区域,用以展示图像,当把栅格放大到一定的程度,你会发现它们由一个个按行和列组织的小格子组成,而这些小格子,即是栅格的最小单元——像素。从这里便可以看出,Olaf与Frank意在把音乐与科技结合,将音乐分解、重组,抛弃累赘,坚持极简。

Rastermusic的logo

Rastermusic的logo

就在Rastermusic成立的同一年,Carsten Nicolai于1994年成立的厂牌Noton也随着个人专辑《Spin》的出版而变得活跃起来。

有一天,Carsten走进Rastermusic的录音室,想让Frank帮忙制作《Spin》。在专辑制作的过程里,Olaf和Frank发现Carsten的音乐非常有趣,并意识到有些事需要大家一起合作才能完成。同样关注电脑声音设计,并拥有相似音乐与视觉审美的三人想到:“我们以后或许可以多点合作嘛!”

Carsten Nicolai的专辑《Spin》

Carsten Nicolai的专辑《Spin》

就这样,《Spin》把三人带到了一起,他们也从此把彼此视为一体。三年后,即1999年,两个厂牌合并为Raster-Noton,但他们把厂牌的诞生年份视作1996年。

•  开启 “属于未来的声音”:系列《 20’ to 2000》

在那个充斥着工业气息和Techno盛行的年代,Olaf与其余两位创始人一致坚持自己所相信的“属于未来的声音”,从未被主流所撼动一分。为迎接21世纪,他们做出一个大胆的举动——邀请12位艺术家为1999年的最后20分钟分别作一段音乐,这些音乐的长度都在20分钟左右,然后在1999年的12个月里分别出版,做成系列《20’ to 2000》。这里面的音乐家除了分别以“Komet”和“Alva Noto”为名创作的Frank和Carsten,也有Olaf,还有实验电子领域里的各路鬼才:Scanner、池田亮司、Wolfgang Voigt、Mika Vainio、Senking等。这个系列获得了著名的奥地利电子艺术中心( Ars Electronica)颁发的金尼卡奖(Golden Nica)——一个很棒的开端。

《20’ to 2000》

《20’ to 2000》

说到参与系列《20’ to 2000》的音乐家,Alva Noto、池田亮司和Senking就必须要提一下了。

Alva Noto,即Carsten Nicolai,Raster-Noton的三位创始人之一,极度推崇还原论,並以此主导声音领域上的实验以及电子音乐上的探索,从而创作出自己的一套标志、声音及视觉符号。他与坂本龙一、池田亮司、Blixa Bargeld及Mika Vainio都有过合作。

Carsten Nicolai

Carsten Nicolai

池田亮司,日本极简主义声音艺术大师,其巨大的影响力已不用赘言。英国著名音乐杂志《The Wire》称其为“联系正弦波简约音乐和现代Techno的桥梁”。他在Raster-Noton出版过数张专辑。

池田亮司

池田亮司

Senking,因《20’ to 2000》而成为Raster-Noton往后最多产和最资深的音乐家之一。他的很多作品追求创造一种神秘的氛围,往往让人想起聆听一首遥远的歌曲,或在海底深处潜水, 或两者同时发生。

Senking

Senking

Atom™,虽没有参与到《20’ to 2000》之中,但他是Raster-Noton里的重量级人物之一。以无以计数的个人项目、五花八门的合作以及斑驳陆离的艺术风格而声名远扬,至今已发行超过180张专辑。Depeche Mode、Air、Yellow Magic Orchesta都与他有过合作。

Atom™

Atom™

•  Raster-Noton的工作理念:独立、精简、坚持

在Raster-Noton,Olaf与Frank、Carsten的工作都非常独立,但也紧紧地互相联系着。Olaf就像一个内务总管,同时负责视觉与平面设计,Carsten则是外务总管,而Frank则是他们的智库,给予其余两人重要建议。因为他们首先都是艺术家,所以更多地是以艺术家的角度来运营Raster-Noton,将其作为艺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正是由于有着艺术家精神——勤劳、不懈、坚持自我风格与审美观——才能成立20余年不倒。很多厂牌都在90年代成立,但很少能够坚持如此长的时间。

2017年,Raster-Noton重组为两个部分——Raster-Media和Noton,但这不是因为他们的关系破裂,而是因为各自的演出都很多,一起工作的时间也变得少之又少。为了更有效率地管理厂牌,他们决定分开工作。Raster-Media由Olaf管理,旗下拥有数个厂牌——Raster-Music,Raster-Index和Raster-Archive,这几个厂牌会继续出版Rastermusic和Raster-Noton的唱片。而Noton由Carsten管理,负责独立发行他的所有旧作,也负责其未來作品的筹备和出版。Raster-Media和Noton两边都会继续以“Raster-Noton”之名继续项目和活动的合作。

从左到右:Olaf、Carsten、Frank

从左到右:Olaf、Carsten、Frank

如果你去到一家唱片店,你会一眼认出Raster-Noton出版的唱片,因为它们的专辑设计如此的高辨识度——极简、对称、排版精致。这背后是由Olaf负责的设计团队,由他们来决定艺术家的唱片封面应该长什么样子。对Olaf来说,专辑设计与厂牌理念是紧紧相连的,他们创造了这种视觉风格,就要坚持下去并将它推广起来,就像某个派别的画家,他创造了某种艺术风格,然后把一生都奉献给这种风格。

 由于对专辑封面设计的强烈“控制欲”,他们坦言自己有被一些人讨厌,但只能对音乐家说:“抱歉,这是我们的规矩——你不能设计你自己的封面,我们会帮你设计。”直到今天,有些艺术家还是不愿意配合,而Olaf与团队需要作出一些妥协,并说服这些艺术家相信他们。

WX20200603-174654@2x.png
Raster-Noton出版的部分唱片

Raster-Noton出版的部分唱片

•  探索音乐之形的个人创作

自Raster-Noton创立之始,Olaf就以“Byetone”为名进行着个人的音乐创作,但直到2008年,他才第一次在Raster-Noton上发行自己的唱片:EP《Plastic Star》。主打单曲《Plastic Star》定义了其标志性声音,他以摇滚的态度——同时又无需过多的处理与修饰——呈现了基于节奏的极简主义音乐,复古、叛逆、能量十足。

2008年还见证了他的首张全长专辑《Death of a Typographer》的诞生,这张专辑广受赞誉,而2011年的续作《Symeta》也同样登上了不少“年度专辑”榜单。他与其余两位创始人于1998年组成的三人项目Signal,至今依然活跃。他还与Carsten组成了双人计划Diamond Version,并于2013年在世界闻名的音乐厂牌Mute Records旗下出版了一系列EP和全长专辑。比起Olaf的个人项目,Diamond Version的风格更为轻松有趣,他们专注于电子韵律和噪音,干净利落,旋律低沉却强调工业节奏,犹如用一部电脑来疯狂演奏摇滚乐,带有一种黑色幽默。




文  /  Lowi
校对 & 编辑  /  苦瓜  木殳

Diamond Version

Diamond Version

此外,Olaf还为包括柏林电子组合Modeselektor和英国电子组合VCMG在内的许多知名艺术家制作remix(重编曲混音作品),也为著名时尚设计师Rick Owens、时尚品牌NikeLab和Nina Ricci等提供声音作品。

Rick Owens  FW13 MENS - PLINTH (音乐: Helix - Byetone)

Olaf的音乐不需要一丝多余的装饰,极简总是其最明显的特点。他用非常重的低音制造出音乐的形体感,也追求制造类似于出神的状态,同时充斥着攻击性或紧张感,让观众可以暂时抛掉理性,用身体来触碰音乐。

Olaf的音乐几乎没有歌词。他与其余两位创始人都觉得歌词容易被利用和违背本意,从而误导人们,音乐也会因此而被困在假象之中。他们希望音乐就只是音乐,不带其他意思。对他们来说,抛弃歌词也是一种自由。 

就像他说的:“我自己有对于做这个或不做那个的准则,但如果用两句话来概括音乐背后的意思,这太复杂了。”我们无需过多解读他的音乐,在现场享受身体上的冲击,便是对他最好的回应。

文  /  Lowi

校对 & 编辑  /  PG  木殳


参考资料:
· https://www.residentadvisor.net/features/2712
· http://www.aggeigefilm.de/
· https://daily.redbullmusicacademy.com/2016/07/raster-noton-twenty-years



2019TMR_poster_RGB.gif

第15届深圳文博会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分会场
“ 格 · 调 Un · Framed ” 系列活动

第 六 届 明 天 音 乐 节
6 T H   T O M O R R O W  F E S T I V A L

2 0 1 9 . 5 . 1 7 - 5 . 1 9

2019TMR-wechat-bottom0325.gif

流浪高加索——Asiq Nargile的游吟之歌

2019TMR_gifposter.gif
0517-1 2019TMR-Asiq.gif
asiq 下午9.00.26.jpg

5.17 / 19:00 - 20:00
Asiq Nargile
格鲁吉亚 Georgia


Asiq Nargile - 萨兹琴 Saz / 人声 Vocal



流浪高加索——

Asiq Nargile的游吟之歌

亲爱的异乡人 我是月亮

我从不会现身 请你离开吧

我穿上了我的衣裳

请不要注视这世界

在我们家乡的山坡

花将在雨天里绽放

耳环被困在铭文里

...... ”

Asiq Nargile在山坡上演奏
@Caucasus All Frequency Festival

出生于第比利斯的Asiq Nargile是一名才华出众的独奏者、歌者和诗人,她在演唱史诗与民间诗歌时,时而狂喜入迷,时而深沉动情,其间伴随着技艺高超、精巧复杂的萨兹琴演奏。无论是催人泪下的哀歌,还是节奏轻快的民间舞曲,Nargile都演绎得游刃有余。

作为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族地区唯一一位女性Asiq,她坚守着高加索地区Asiq传统文化的精粹,在不断缩小的传统演奏者群体和观众群体之中,致力于传承与传播被称为”达斯坦“的史诗及浪漫叙事诗。她在家庭与事业间找到来之不易的平衡,成为当地走出国门演出最多的Asiq。

她不仅跟英国知名民谣歌手Richard Dawson进行过联合巡演,连著名音乐场地Cafe OTO的厂牌OTORUKO也给她出过唱片。闻名全球的世界音乐、艺术与舞蹈节WOMAD以及更为前卫和实验的Supernormal音乐节都曾邀请她参加。

Asiq Nargile  摄影:Onnik James Krikorian

Asiq Nargile 摄影:Onnik James Krikorian

•  何为Asiq?

Asiq是一种游吟诗人的称号,在土耳其语中可以有两个意思:第一,指的是突厥文化中古老的游吟诗人文化传统,上可追溯至千年以前。从伊朗到高加索地区,再到土耳其,这些被冠以“Asiq”之名的游吟诗人环游各地,手里总是握着一把仿佛无所不能的萨兹琴,用以伴奏其咏唱被称为“达斯坦”(Dastan)的浪漫叙事诗或英雄史诗;第二层意思,则类似于“相思成疾”或“奋不顾身的爱恋”,用以描述一种全然投入和爱慕的状态。

Nargile的故土格鲁吉亚即是这种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流传的地方之一。

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

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

格鲁吉亚,地处亚欧大陆之间的高加索地区,百分之八十的领土为山脉,西边为黑海,其余三边邻近俄罗斯、土耳其、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个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早在10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Ali al-Masudi就把高加索地区称为“jabal al-alsum”(mountian of tongues,语言之山)。在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高加索地区文化、语言和历史的多样性尤为突出。这个城市除了拥有着众多格鲁吉亚人,还有不少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犹太人和波斯人等。走在第比利斯的街头,你很可能会听到同一个人说着高加索地区的数种语言。而17到18世纪,又有众多精通多门语言、被称为Asiq的游吟诗人曾聚集在这座古老的城市,成为当时传播信息、思想、音乐与文化的重要人物。

一些印有Asiq的邮票

一些印有Asiq的邮票

对一位Asiq来说,掌握弹奏萨兹琴是非常重要的。萨兹琴是一种名叫Bağlama(土耳其语)的弦乐器的变种,属于弹拨乐器家族里的一员,被用于奥斯曼古典音乐、土耳其民族音乐、伊朗音乐、阿塞拜疆音乐、库尔德音乐、亚述音乐和亚美尼亚音乐之中。

Asiq Nargile 在Tusk Festival 2014上的一段萨兹琴独奏

他们演唱被称为“达斯坦”的英雄史诗和浪漫叙事诗,具有一种散文诗的结构,其中诗歌部分由萨兹琴伴奏进行演唱。许多有趣的“达斯坦”故事在历史长河里蓬勃发展,有些得以流传至今。这些故事的主题大多为世俗爱情和战争,或者两者兼具。

比如一个以Asiq Qarib为主人公的“达斯坦”故事,最早可能在16到17世纪所创作并流传于外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其原始的鞑靼语版本由俄国著名诗人莱蒙托夫在1837年所记载。根据这个版本,Asiq Qarib是一位贫穷而善良的游吟诗人,他爱上了当地一位富人的女儿。但这位父亲看不起他,想着把女儿嫁给一个非常粗鲁但更有钱的人。于是,Asiq Qarib与她的父亲达成协议:他将在世界各地旅行七年并获得足够的财富,以配成为他女儿的丈夫。如果他没有回来,或者他没有带回足够的财富,他的心上人将嫁给那位粗鲁但更有钱的人。

著名导演Sergei Parajanov以莱蒙托夫所写的版本拍摄了电影《 历劫鸳鸯(Ashik Kerib)》

著名导演Sergei Parajanov以莱蒙托夫所写的版本拍摄了电影《 历劫鸳鸯(Ashik Kerib)》

又如一个关于突厥人口述传统中传奇英雄的史诗,描述了寻求惩治丑恶的英雄Koroghlu勇于和不公正的统治者作斗争的生活和事迹,并与罗宾汉般的骑士精神结合在一起。

一张印有Koroghlu的邮票

一张印有Koroghlu的邮票

•  女性 Asiq的困境与现状

在一个采访中,谈到为什么会成为Asiq,Nargile说:“我曾经想过成为一名医生。但我从小就沐浴在Asiq传统音乐里——我的父母和爷爷姥姥都很喜欢这种音乐。耳濡目染之下,我对它的兴趣也越来越大。我的家人注意到这一点,于是鼓励我学习弹奏萨兹琴,成为一位Asiq。”

少女时期的Nargile,为了学习萨兹琴,手指曾屡屡流血和起水泡,因为这种琴的弦绷得非常紧,也很粗糙。她会因为练琴而哭泣,但她下定了决心,因此她不停地练习和鼓励自己前进,很少孩子能够承受这种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痛楚。直到现在Nargile也不曾忘记那段日子。

但作为一位女性Asiq,Nargile有着男性Asiq所不能相比的巨大压力。

Asiq Nargile @Cafe OTO 2014,摄影:Dawid Laskowski

Asiq Nargile @Cafe OTO 2014,摄影:Dawid Laskowski

根据美国学者Anna Oldfield Senarslan一篇关于阿塞拜疆女性Asiq的论文,我们得知,最初的Asiq都是男性,第一位女性Asiq的出现时间已不可考。女性Asiq作为萨兹琴的专业演奏者并参加Asiq的聚会和比赛,从18世纪开始才被大众所知。但一名女性Asiq的形象,即以弹奏萨兹琴和演唱来表达内心的苦痛与渴望的女性,是早已存在于达斯坦传统里的。这些女性角色包括一些浪漫的女英雄或女战士。

作为一位女性Asiq真的非常困难。在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已经有不少女性Asiq,但是在我的故乡——格鲁吉亚的阿塞拜疆族地区——我是唯一一位。


Nargile说:“女性Asiq最初并不存在,加上女性需要照顾家庭,如果一个女子有把好嗓音,她只会在家里唱歌……虽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人走出家门表演,但她们更愿意在家乡里演唱。我想我可能是走出国门演出最多的Asiq了!但我必须严格管理我的时间,才能照顾好我的丈夫和两个小孩。说实话,这真不容易。”

但是,凭借其鹤立鸡群的技艺和强烈的现场感染力,Nargile得到了众多男性Asiq的重视,他们尊敬和大力支持着她。

Asiq Nargile @Cafe OTO 2014   摄影:Dawid Laskowski

Asiq Nargile @Cafe OTO 2014 摄影:Dawid Laskowski

在国外演出时,由于语言不通,Nargile也曾反问过自己,外国人能理解她的音乐吗?

她还记得第一次去到伦敦,下飞机的时候心想:“我在这做什么?这里的人怎么会理解我的音乐呢?我疯了吗?!”她也记得第一次在Cafe OTO演出的时候,感到非常紧张,一开始演奏得非常安静。但当看到观众在很仔细地聆听,以及真诚地为她喝彩和鼓掌的时候,Nargile从中得到了更多信心。

她逐渐回到最佳状态,带着古代Asiq四海为家的精神,从第比利斯到伦敦,她要把高加索地区的文化与音乐完完整整地展现在每一位观众的眼前,把其中的力量传递开来。

Asiq Nargile @Cafe OTO 2014   摄影:Dawid Laskowski

Asiq Nargile @Cafe OTO 2014 摄影:Dawid Laskowski

正因如此,这场演出可以说是Nargile音乐的精粹。在她的指尖之下,萨兹琴的音色有如鼓与弦的某种绝妙结合,一首接一首,她狂乱地弹拨与深情的歌声不断碰撞、交融、循环,她那纯粹得令人惊叹的歌声,不沾染一丝杂质,时而悲伤,时而振奋,随着萨兹琴音色的起起落落而推向高潮。

结束后,全场观众为她鼓掌。即使语言不通,观众还是会在潜意识之中,从她的音乐得到力量与感动。毫无疑问,音乐让Nargile与观众的情感联系起来了。

Nargile的首张专辑《Yurt Yeri》 2016年出版于Cafe OTO的厂牌OTORUKO

Nargile的首张专辑《Yurt Yeri》 2016年出版于Cafe OTO的厂牌OTORUKO

可能有人会好奇,这位来自遥远的古城第比利斯女性Asiq,是如何与英国结下不解之缘的?

这还得从“Sayat Nova项目”说起。

•  Sayat Nova项目——高加索地区音乐的推广平台

2013年初,民族音乐学家Ben Wheeler、人类学家Stefan Williamson-Fa和历史学家Anna Harbaugh在Kickstarter上发起了一个为时九个月的众筹项目——Sayat Nova项目(现改名为Mountains of Tongues项目)并成功筹得足够的资金,以记录高加索地区的传统音乐(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音乐),让更多人听到和看到,也是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保存它们。

合集唱片《Mountains Of Tongues: Musical Dialects of The Caucasus》里的歌曲即由Sayat Nova项目记录,展现了高加索地区珍稀的语言、文化与音乐,2013年出版

合集唱片《Mountains Of Tongues: Musical Dialects of The Caucasus》里的歌曲即由Sayat Nova项目记录,展现了高加索地区珍稀的语言、文化与音乐,2013年出版

Sayat Nova项目中的“Sayat Nova”是一位生于格鲁吉亚的亚美尼亚Asiq,于1795年逝世。这位云游各地并精通音乐、文学与表演的游吟诗人对亚美尼亚的诗歌和音乐有着巨大的影响。导演Sergei Parajanov的电影《石榴的颜色》即以Sayat Nova为主题。

Ben Wheeler(右)与当地音乐家Bela Mutoshvili

Ben Wheeler(右)与当地音乐家Bela Mutoshvili

“高加索地区那些真正有趣的、少数的根源文化都没有被研究,它们由于不一定符合某些标准而没有被记录下来,即使在第比利斯国家音乐学院的田野录音档案里也没有提供有关这些少数文化和音乐的任何信息。” Wheeler这样解释道,他曾在第比利斯国家音乐学院学习民族音乐,“但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这些小众文化和音乐能够自古留存至今,特别是在一些不可思议的小社区里……我们常常感叹高加索地区虽小,却拥有非常丰富、多样化的文化宝藏。”

在第比利斯生活的三位学者们,由于当地拥有丰富的文化宝藏,得以给众多不同种族的音乐家录音和采访。在他们找到的音乐家当中,最能代表格鲁吉亚文化多样性的,就要数Asiq Nargile了。从她的身上,他们发现即使在传统的文化背景之下,女性也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Sayat Nova项目与Nargile在第比利斯的合影   摄影:Onnik James Krikorian

Sayat Nova项目与Nargile在第比利斯的合影 摄影:Onnik James Krikorian

Wheeler和William-Fa与Nargile的相遇是在第比利斯。当时,他们作为Nargile的学生,向她学习弹奏萨兹琴。几堂课程的相处之后,两人被Nargile在音乐上天赋异禀且渊博的知识所折服,当即要把她的表演收录到Sayat Nova项目之内。

随后,Nargile的音乐引起了他们朋友的注意——这些朋友在英国负责演出预定。自然而然,Nargile便多次去到英国进行演出,登上了著名音乐场地Cafe OTO、闻名全球的世界音乐、艺术与舞蹈节WOMAD以及更为前卫和实验的Supernormal音乐节的舞台。

Asiq Nargile @WOMAD 2016,穿上了家乡的传统服饰

Asiq Nargile @WOMAD 2016,穿上了家乡的传统服饰

• 守护传统

Nargile的演奏纯粹来自Asiq传统里的古老歌谣,其歌词和旋律都源于已有的传统,多数来自于波尔卡利(格鲁吉亚南部的一个省),有些则来自于更远的地区和国家,比如阿塞拜疆或者伊朗。当然她也会自己作曲和写词。当听到一首喜欢的诗歌,她可能会把这些诗歌融入到传统的旋律之中,所以有时她的音乐歌词来自当代,但旋律却源自古老的歌谣。

如今,越来越少的年轻观众愿意听这种传统音乐,大多数核心观众群体已年纪较大,甚至越来越少的年轻Asiq对长篇的“达斯坦”史诗有所了解。有些Asiq会把新元素和各种各样的乐器加入到Asiq传统当中,用一种非传统的演唱方式来吸引年轻观众的注意;也有的Asiq为了生存而在婚礼上演奏更有节奏性的音乐,让大家跳舞、开心起来。

Asiq Nargile @ Jazzhouse, Copenhagen 2017


Nargile选择与这些现象保持距离,她想要把Asiq的传统完整地展示给听众,并尽可能地坚持下去。她想让听众知道,Asiq的传统是讲述一种叫“达斯坦”的英雄史诗或浪漫叙事诗,并非一种娱乐,需要很细心地倾听,否则会跟不上故事的节奏。

但如果语言不通,观众也可以通过认真聆听歌声里的情感起落和萨兹琴的音色变化,从中得到音乐上的共鸣。

从前,Asiq把一个地区的文化与音乐传播到另一个地区。如今,作为一位当代Asiq,Nargile将带着Asiq的行者精神,在全球化、演出业和音乐出版业的共同推动下,从第比利斯出发,飞跃接近7000公里的距离来到明天音乐节的舞台上,向每一位观众传递Asiq传统文化的集体智慧结晶。相信她将会在这个过程里,完成当代Asiq的新使命。

文  /  Lowi
校对 & 编辑  /  苦瓜  木殳

参考资料:
· https://qujunktions.com/artists/asiq-nargile/
· https://www.balcanicaucaso.org/eng/Areas/Georgia/Musical-Dialects-of-the-South-Caucasus-137946
· http://ligne13.maisondesculturesdumonde.org/sites/default/files/fichiers_attaches/oldfield-2007.pdf
· https://thequietus.com/articles/22135-asiq-nargile-interview
· https://www.themoscowtimes.com/2014/01/30/dying-musical-traditions-of-the-caucasus-recorded-a31586

2019TMR_poster_RGB.gif

第15届深圳文博会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分会场
“ 格 · 调 Un · Framed ” 系列活动

第 六 届 明 天 音 乐 节
6 T H   T O M O R R O W  F E S T I V A L

2 0 1 9 . 5 . 1 7 - 5 . 1 9

2019TMR-wechat-bottom0325.gif

第六届明天音乐节 · 票务信息 6th Tomorrow Festival Ticketing Info

票价

套票:¥500,另赠¥50官方周边代金券 已售罄!
日票:预售 ¥180;现场 ¥230

预售

1- 淘宝:b10live.taobao.com
2- 趣票:qupiaowang.com/ticket/Index/7125.html
3- 空体(微信小程序)

konglab ticket.jpeg
 

4- 247tickets:247tickets.com/t/6th-tomorrow-festival-shenzhen
*推荐英文用户使用:英文界面,支持 Visa / Mastercard / AmericanExpress 支付。

现场

地点:B10现场(演出场地)
*演出当天 18:00 开售。


FARE

All Pass: ¥500 (¥50 voucher for official merchandise included) SOLD OUT !
Day Pass: Advance ¥180;Walk-in ¥230

ADVANCE

1- Recommend for English-Users:
247tickets:247tickets.com/t/6th-tomorrow-festival-shenzhen
*English interface, support for Visa / Mastercard / AmericanExpress payments

2- Taobao: b10live.taobao.com
3- Qupiao: qupiaowang.com/ticket/Index/7125.html
4- konglab (Wechat MINA)

RESERVATION

Please send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o midori@b10live.cn:
1.Name
2.Phone number
3.Date of the concert
4.Quantity of tickets (2 at most for each concert)
Reservation service available till 00:00 on the concert day.

WALK-IN

B10 Live
*Starts at 18:00 on the concert day.

5.18 Konono Nº1 演出因签证问题遗憾取消

我们非常遗憾地通知大家,经过了多方努力,原定于5月18日21:20-22:35举行的Konono Nº1演出依然由于签证问题而不得不取消。由此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5月18日20:00-21:00青木孝允的演出将照常进行,票价调整为:预售60元,现场80元。

已购买5月18日单日预售票的观众,您可以选择:

1.全额退款。

在淘宝相应订单页面进行退款申请操作。

2.使用预售票照常观看青木孝允的演出。

我们将在当日的兑票现场为你退回40元差价。

再次向大家表达歉意。感谢理解!

 

We are very sorry to imform that due to visa issue, the Konono Nº1 show originally scheduled for 21:20 - 22:35 on May 18 has to be cancelled. We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The AOKI takamasa show schedule for 20:00 - 21:00 will continue as planned, and the fare will be reduced to 60RMB for advance and 80 RMB for walk-in. 

For those who have already bought the advance day pass for 5.18, you can either apply for full refund on Taobao, or get 40RMB refund at door on the day and enjoy the AOKI takamasa show with the ticket.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understanding.

 

明天音乐节团队

2018.5.10

 

第五届明天音乐节 · 策划人的话 5th Tomorrow Festival Curators' Words

不 存 在 坏 趣 味

 

有人说年轻人玩的音乐就是新音乐;
有人说不听音乐才是真正的听音乐;
有人只听大自然的声音,一切人工雕琢过的音乐都不喜欢;
有人用声学仪器现场测试实验音乐,试图证明它们不是音乐;
有人质问过我,小河这首歌就只有哆哆哆嗦嗦嗦,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来听;
有人问马木尔:你在演奏噪音的时候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而此刻占据我脑海的却是一首怀旧流行金曲:“如果你没勇气陪我到,明天的明天的明天……”

暂停,快进,下一首。
管它哪一个,莽撞地按下去。

那些困惑,说不定就夹杂在一阵坏笑当中,随着音乐消散了。

 

策 划 人  C u r a t o r s

涂 飞   T u  F e i    /   滕 斐   T e n g  F e i

第五届明天音乐节 · 票务信息 5th Tomorrow Festival Ticketing

[ 票 价 ]

套票:¥500(含¥50官方周边代金券)【已售罄】

日票:

5.17/20:预售 ¥100;现场 ¥150

5.18 青木孝允:预售¥60;现场¥80

5.18 张蔷:¥300

5.19:预售 ¥280;现场 ¥320【已售罄】

 

[ 预 售 ]

①淘宝:https://b10live.taobao.com/category-1366244137.htm

数量有限,售完即止。

 

[ 现 场 ]

地点:B10现场(演出场地)

*演出当天19:00开售。

 

[ F a r e ]

All Pass: ¥500 (¥50 voucher for official merchandise included)【SOLD OUT】

Day Pass:

5.17/20:Advance ¥100;Walk-in ¥150

5.18 AOKI takamasa:Advance ¥60;Walk-in ¥80

5.18 Zhang Qiang:¥300

5.19:Advance ¥280; Walk-in ¥320【SOLD OUT】

 

[ A l l P a s s & A d v a n c e ]

①Taobao: https://b10live.taobao.com/category-1366244137.htm

②Email:

Please send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o midori@b10live.cn:

1.Name 2.Phone number 3.Date of the concert 4.Quantity of tickets (2 at most)

Reservation service available till 00:00 on the concert day.

*Starts at 10:00 on Mar.27. Offer valid while stocks last.

 

[ W a l k - i n ]

B10 Live

※Starts at 19:30 on the day.

第四届明天音乐节 · 票务信息 4th Tomorrow Festival Ticketing

[ 演出票价 ]

- 套票
   ¥360,含纪念T恤1件
   2017.5.17 12:00 截止发售
- 单晚票
   5.18 / 5.19:预售 ¥80;现场 ¥100
   5.20 / 5.21:预售 ¥100;现场 ¥120
- 不设座位,场地两旁有少量座椅可供休息

[ 购票方式 ]

- 预售
   1. 淘宝:https://b10live.taobao.com/category-1311965947.htm
   2. 微店:关注微信号oldheavenbooks,点击下方菜单“微信小店”
   3. 旧天堂书店
   演出当天0:00截止发售
- 现场
   演出当天19:00开售

[ 讲座 & 放映 ]

- 免费入场,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行动不便的观众可即场联系工作人员优先安排入场入座。


[ Concert Fare ]

- All Pass
   ¥360, 1 T-shirt included
   Available before 2017.5.17 12:00.
- Single-Night Pass
   5.18 / 5.19: Presale ¥80; At Door ¥100
   5.20 / 5.21: Presale ¥100; At Door ¥120
- Open area with several seats on both sides for resting purpose. 

[ Ticketing Methods ]

- Presale
   1. Taobao:https://b10live.taobao.com/category-1311965947.htm
   2. Weidian:Follow Wechat ID oldheavenbooks, click the bottom “微信小店”
   3. Old Heaven Books
   Available before concert day.
- Booking
   Send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o midori@b10live.cn at least ONE DAY before the concert: 
   1.Name 2.Phone number 3.Date of the concert 4.Quantity of tickets
   Ticket reservation will be closed 15 minutes before the concert starts,
   please pick up your ticket at B10 Live in time. 
- At Door
   Available from 19:00 on concert day, single-night pass only.

[ Talk & Screening ]

- Free admission with seats allocated on a first-come-first-served basis.

* Audience with disabilities may contact staff on spot for prior admission and seating arrangements.

第四届明天音乐节 · 策划人的话 4th Tomorrow Festival Curators' Words

上 车 走 人

 

我们尽量把音乐节当成一种享乐而不是一种工作去体验,但还是常常被繁琐的杂事绊倒,只有当舞台上的音箱亮起红灯的那一刻,才终于感到莫名兴奋。

现场属于我们,而不仅仅是音乐家:我们要把诗意与疯狂从他们的灵魂中盗取过来,纵火一般地传递出去。

同时,激活另一个你。

怀揣着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满腔抱负地从城中村里走出来的你,别忘了侨城东站A出口向北直行一公里处,一小撮人正在向你招手。

来吧,让我们一起跌倒在这深圳五月潮湿的轰鸣里。

 

策 划 人  C u r a t o r s

涂 飞   T u  F e i    /   滕 斐   T e n g  F e i